“無敵太陽”索爾,對了解教會史的人來說,應該不是太讓人陌生的名詞。
在古羅馬時代,這個崇拜一度非常流行。它來自敘利亞地區,并且在軍團中廣為傳播,獲得了大量的信徒。到塞維魯王朝時期,“無敵太陽”崇拜達到了高潮,祂甚至得到了“英培拉多”的稱號,以示神與皇帝權威的融合。
由于得到軍隊的推崇,太陽神一度是天父最大的競爭對手。“世界光復者”奧勒良在位期間,為祂興建了巨大的神廟,試圖使太陽神成為超越其他一切神的國家崇拜。
而且,這里還有個有意思的地方當時的拜帝教,在軍團之類的強力組織中并不占優勢。教會對于羅馬的軍事行動,經常起不到幫助作用,甚至會拖后腿,以至于很多人覺得,是拜帝教害了羅馬,讓它軟弱可欺。
當時的教會,甚至經常通過女人傳教,在教會史,充滿著妻子勸說丈夫皈依之類的故事。
而在其他宗教里,這種故事就少得多。甚至,哪怕是同為一神教、淵源很深的天方教,這種妻子勸丈夫、女兒勸父親的典故,都少了很多。
而競爭的結果是,窮人和婦人的天父,最后戰勝了軍團的“無敵太陽”。郭康當初和脫歡他們,不止一次討論過這個問題這里體現出的社會規律,還是很有意思的。
不過,郭康認為,這也是他們可以借用的。
對陽光、光明之類概念的崇拜并沒有消失。這種嚴格來說,應該是來自波斯異教的神學概念,對希臘人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希臘人推崇的各種隱修會,就非常喜歡這種說法。而光和太陽,顯然是脫不了關系的。
至于神的組合,這也是羅馬的傳統了。而且正如郭康在外面所說,這個論證難度也并不是很大。
而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攀附更多的古代說法,論證合理性。何況,有眼前的裝置,他也確實能論證出來。
一名教士走了過來,拿著個盒子,給眾人分發黑色玻璃鏡片的眼鏡。脫歡第一個帶,其他人也紛紛效仿。
而在裝置那邊,幾個神父正下忙碌,把兩根粗長的石墨棒,頭對頭地插在兩根金屬球,然后用一個玻璃罩子,把它們罩住,再用塞子蓋緊。之后,他們對著天兄雕像,開始念誦禱告文,然后,一名神父爬到天兄背后,用后面的兩根桿子,操作天兄的手臂,調節到石墨棒互相接近,再用機械鎖住。
這一切忙完之后,他朝對面的約翰院長招招手。約翰院長用一個細筒仔細看了看,朝他點點頭,他就順著柱子的梯子爬了下去。
“可以了。”郭康對周圍的人說“馬,我們就要見證光的誕生了。”
“王師傅”他朝王大喇嘛喊了一聲“好了么”
王大喇嘛點點頭,和約翰院長說了下,后者招呼幾個修士,從出口到樓頂。原來,這座禮拜堂,有個可以活動的木頭頂棚。關之后,屋里就更加暗淡了些。
“準備開始”王大喇嘛喊道。
和前任的張牧首、尹道長等人相比,王大喇嘛的神學造詣其實屬于最差的,尹道長當時甚至懷疑他能不能履行基本職責。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哪怕希臘教會,對于大牧首的神學水平要求也幾近于無,不用擔心這么多。
而且,王大喇嘛雖然滑頭,但性格隨和,平易近人,非常善于和各種人打交道。幾乎什么來歷的人物,他都能跟人家套近乎。時間長了,他在教會各派間,都很有面子,大家也都樂意聽他的勸告和調解。所以,依然積累了不少威信。
他親自主持儀式,可見重視程度。修士們也都紛紛肅然,站直了身。
“唱詩班,吟誦禱文,致敬天兄”王大喇嘛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