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教士們還有些驚訝,郭康便繼續舉例道“猶太人的經書說,他們的先祖曾經和天使角力過,天使不但沒有責怪,還賜福于他,給他起了個以色列的名字,意思是與神搏斗的人,紀念這件事。”
“看吧,和天使摔了次跤,就足夠驕傲幾千年了。”他對比起來“那硬頂住了洪水,解決了天父滅絕式的神罰算什么用人力解決巴別塔問題算什么”
眾人一時無法回答,覺得還真有點道理。
宗教的最大問題是,即使是信仰領域的教義,也必須不斷接受現實的考驗。
如果和現實差距過大,一開始大家可能會覺得教義沒錯,是世界錯了。但時間一長,再堅定的信徒也會心里犯嘀咕再博學的神學家們也會懷疑,是不是對目前的教義解讀出現了問題,讓神也不庇護他們了。
所以,眾人思來想去,也只能接受這個說法。
郭康則表示,自己回頭就找教會幫忙,找些博學的教士,把詞匯先定下來。
他自己確實可以隨便組合,但他不是文法專家,這些新詞能不能避免歧義、方便普及和使用,還得細細考究。為了避免麻煩,提高效率,還是找點專業的吧。
“確實還有些設備,我自己都不知道叫什么好。”他繼續介紹起剩下的“比如這邊這兩個球,是放電火花用的。”
他打開一扇窗戶,把窗臺兩個靠近的銅球,連同臺子一起推出去,伸在外面“其實放屋里也可以,但放電會產生一些有毒的氣體,所以我們一般放窗外去。”
“而它所在的這個回路,還要接天、接地。”郭康說“這個不是比喻,你看這兒”
他指了指墻邊,有根同樣裹了油布的銅線延伸出房間,順著墻壁一直插到外面的地。
“這就是字面意義的接地啊。”德米特里修士趴在窗口看了眼,確認道。
“那接天呢”另一個修士問。
“在頂。”郭康指了指天花板“有根線從這兒出去,接著我們頭頂的天兄銅像。這個就是接天。”
“天和地貫通,就可以在理論,向世界各處發出消息了。這也是東方的智慧里總結出來的。”
“原來如此。”修士們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面那個天兄像有點奇怪。”
“我們這個機器很粗陋,所以暫時沒法發太遠。”郭康指了指周圍的幾個建筑“不過我在幾個主要的場所,都放了接收器。就是這種東西。”
他拿起旁邊一個盒子,里面同樣是剛才那些器件,只不過小了很多。
“這是個黃鐵礦礦石,這東西是接受裝置的核心。”他指了指,介紹道“然后這邊這個紙喇叭,和剛才我給你看的是一樣的。它很敏感,收到這邊的信息,就能發出聲音。”
“這個裝置是已經調好了的。我給你們演示下。”
他說著,就帶那個盒子,領著眾人離開,又喊了幾個在這里工作的修士,讓他們啟動“閃電驛站”。
等來客們都在外面的空地站定,郭康朝屋頂揮揮手。片刻后,他手里的盒子突然“滋啦”地響了一下。
教士們已經不那么意外了,但還是紛紛探頭探腦,觀察天兄雕像和那間屋子,想看看有沒有什么變化。但瞅了半天,也沒發現天兄發光之類的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