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修士們意猶未盡地看完了這些展示,郭康便催促他們趕快點,去下一個地方。
走出食堂之后,就見不遠處的草坪,停著一輛大車。車廂頂端,裝著一個青銅“鍋”,架在可以調節的木架。
“那也是個反射鏡吧。”德米特里敏銳地意識到,這個結構似乎剛剛才見過。
“對,這就是剛才那個光之巨人的縮小版本。”郭康點點頭。
“光之巨人”
“哦,這也是我個人習慣,叫順口了。”郭康解釋道“禮拜堂里的那個天兄,非常宏偉,而且還能發光,所以我習慣叫它光之巨人。”
“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不過這倒是意外地貼切。”德米特里還真的仔細想了想“起碼對我們修會來說,這個和圣光相關的稱呼是挺不錯的。”
“這個反光鏡是銅做的”他問。
“對,是塞里斯古時候常用的青銅。”郭康點點頭“這個反射鏡不大,所以直接用薄銅片做一個就行,能省掉那些支撐和旋轉結構,簡單了不少。”
郭康也是來到這里之后才知道,青銅鏡也是有多種材料和工藝的。早在春秋戰國時的考工記里,就明確記錄了不同的金屬比例,對于鐘鼎、鏡子、斧類兵器、矛類兵器和箭矢等不同器物,都有各不相同的要求,確實是很古老的時候就知道進行區分了。
在宋朝之前,鏡子沿用著這種高錫含量的配方,鏡面實際是白色的。宋朝開始,工藝發生了變化,錫含量下降,鉛含量提升,這才是后人通常印象中的黃色銅鏡。
郭康這邊需要白光,所以就用了更古老的銀白色鏡子。打磨之后,反光能力也完全夠要求了。唯一的遺憾,是容易銹蝕,所以不用的時候,得拆下來,拿浸了油的布料包,用的時候再擦干凈放去。
“昨天他們剛做了測試,已經能正常使用了,還沒拆下來呢。”郭康招呼道“我們去看看吧。”
他朝旁邊的一處木質庫房喊了幾聲,那里跑出幾名修士,幫著他把車推到了庫房門口。
“這棚子里比較黑,正好。”郭康說著,給修士們說“開始吧。”
為首的修士點了點頭,他讓德米特里等人讓開,然后站直身,喊道“光明戰車,起始律令第一條,檢查源力轉化器”
一個修士打開車廂側板,鉆進里面四處拍了一圈,確定那些齒輪和線圈沒有生銹和松動,又鉆了出來。
“第一條完成”他大聲說。
“起始律令第二條,檢查圣光之鏡”首領又大聲背誦。
另一個修士已經爬到了車頂,聽到命令,他抓住銅鏡后面的把手,下搖動了一圈,確認沒問題之后,又看了看鏡面,拿出塊綢布,仔細擦了擦。
“第二條完成。”他也沉聲說道。
“起始律令第三條,檢查光明之心”首領按部就班地說。
車頂的修士換了一塊麻布,把鏡子前的玻璃管擦了擦,又看了看里面的碳棒,匯報道“光明之心正常,神圣石墨充足,第三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