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里斯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他們沒法制造這種東西么”德米特里問“我一直覺得,他們和神話里的國家一樣,什么都很發達的”
“這個主要是原料的問題。”郭康解釋道“你要說相比陶瓷,燒玻璃需要的溫度確實更低,按理說技術沒什么難度。但塞里斯地區的玻璃工藝不但出現的晚,而且和這邊的玻璃差別很大。因為這兩種玻璃,用的料就不一樣。”
“地中海世界生產的,是加了堿燒制的、含鈉鈣的玻璃。從古埃及的時候,大家就會從鹽堿湖提取原料,進行玻璃生產了但塞里斯長期缺乏堿礦,無法滿足需求,他們的玻璃,是加了含鉛、鋇的化合物燒制的。”
“這種玻璃色澤亮麗,但不透光,不耐高溫,還很易碎,使用價值不高。由于瓷器非常早熟,性能不行的玻璃,沒法作為器皿使用,就朝其他方向發展。最后,形成了各種琉璃器,而不是我們這邊的透光玻璃。”
“資源匱乏的問題,比技術的缺失還嚴重的多。這不是人力能彌補的。”他搖著頭說“很早之前,塞里斯就在進口玻璃了,甚至包括李玄英他們天天說的大唐。后世發現的唐朝的大件透明玻璃器,幾乎都是從東羅馬和薩珊波斯進口的產品。有人偶爾挖出當時的窖藏,里頭還有羅馬的錢幣呢。”
“這樣啊那我們這個優勢,能持續多久呢”脫歡問。
“化學來之前能一直持續,我估計比瓷器都久。”郭康說道。
脫歡皺了皺眉頭,感覺不太信。
但這件事,郭康確實沒哄他。
一直到清末,中原地區依然十分缺堿,甚至需要從內蒙大量購入。因為經過張家口運輸,所以成了當時大名鼎鼎的“口堿”。
哪怕傳教士已經帶來了成熟的玻璃技術,并且在民間得到傳播,但玻璃器具依然沒法廣泛使用。直到現代制堿工藝出現之后,才有了大量生產的條件。這就太晚了
“不止生活中,研究也會需要玻璃的。”郭康說“缺乏玻璃器,會直接影響自然哲學的研究。”
“你想,如果沒有這種透明器皿,我們這邊很多演示,是不是就沒法做了”他提醒道“至于化學我意思是煉金術,更是少不了它的。”
“沒有透明、堅固、耐高溫的容器,很多變化就沒法進行觀察。那樣的話,做實驗,不就成了民間故事里,太老君煉孫悟空了么”
“在打開煉丹爐之前,孫悟空在邏輯,處于生和死的疊加狀態。必須進行觀測,才能進行確認。但打開爐子觀測,孫悟空就可能會跑掉。”他比喻道“這樣一來,就變成瞎煉一氣,然后賭一把了。這樣肯定是非常不利于研究的。”
“這故事好怪啊”德米特里聽得一頭霧水。
“呃,其實故事原本很深奧的。我是瞎改了一通,給你們當例子。”郭康說“這故事原本出自一位姓薛的先生。孫悟空是一只猴子妖怪,所以這故事就叫做太老君的猴實驗。”
“這樣啊”脫歡也點點頭“不過伱剛才說,玻璃里含有什么我沒聽懂,那也是什么專門的術語么”
“那是表示自然元素的。”郭康解釋道“世界里的物質種類很多。這么多年來,大家已經發現,不止先人歸類的那四種。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歸類,爭取做的更全面。不過這個太深奧了,暫時也用不著。”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