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說,郭康的計劃,其實是有點吃力不討好的。
曹勛也明顯在懷疑,以埃及人這個戰斗力,就算把他們組織起來,會不會還是一樣糟糕。畢竟,紫帳汗國已經習慣了優先考慮軍事問題,而埃及當地人,無論怎么看,都不太像適合這個標準的樣子。
不過,雖然他經驗豐富,但論起視野,郭康還是更有優勢的。
他之前所在的世界,比當今這個世界,多了六百年的歷史。雖然單論時間并不算太長,但這六百年,恰好是世界各地變化最劇烈的時候。人們也通過考察和研究,獲取了更多的歷史知識。
無論對于未來,還是史前記錄不詳的時代,他都比這個世界的人了解的更多。學者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和規律,也比這個時代哲學家們的結論更清晰、更好用。
這兩個世界的發展軌跡也不完全一致,但只要基本的原則差不太多,很多事情還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基于這點,郭康就有條件去利用眼界的優勢,做出更深刻的分析和更準確的判斷。
比如,對于埃及人戰斗力的問題,郭康其實不太想相信他們的判斷。因為根據他前世學到的道理,人類和人類之間的差距,不可能真的這么大。只要觀察的時間更長,樣本更多,就能發現真實的情況。
觀察埃及人在他所知的“未來”,也就是15世紀到21世紀的表現,就會發現好吧,埃及人打起仗來,好像還是一樣“費拉”,一幅原汁原味的樣子
這搞得郭康自己都沒信心了。
“我覺得,這可能是埃及人從來沒有被重視過吧。”他提出“幾千年的時間里,始終沒有經過系統的組織和訓練,肯定會導致戰斗力嚴重下降的。而戰斗力下降,又導致統治者更不喜歡讓他們當兵。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讓他們只能在底層沉淪。別說軍事統帥,連一個斯巴達克斯那樣,有能力率領奴仆反抗主人的,都找不出來。”
“我們如果對埃及人進行訓練,應該還是能有點效果的。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脫離之前的組織和環境,重新進入我們的組織。如果能做到的話,哪怕在軍事領域,應該也是有價值的。”他斟酌著,謹慎地說道。
“你說斯巴達克斯,我好像在故事里看過。他和你說的埃及人的戰斗力,有什么關系么”太后奇怪地問。
“這兩者是成正比的,戰斗力越強,斯巴達克斯越多。”郭康回答。
“斯巴達克斯手底下的主力,其實是些羅馬老兵。之前羅馬城里內斗不休,蘇拉和秦納等人相互排擠、殘殺,爭相解散對方的軍團,導致羅馬的士兵處于無序狀態。很多人被踢出了軍隊,又衣食無著,就只能跟他一起造反。”
“這些人有軍事經驗,懂得戰陣技巧,在戰場的作用,比奴隸和角斗士重要的多。有了他們作為骨干,斯巴達克斯才能多次成建制地擊敗羅馬正規軍。”
“當然,這些人最后也導致了他的敗亡。因為老兵們不想離開意大利,導致他跳出包圍的戰略計劃沒法及時執行,最后陷入了徹底的被動。”郭康搖搖頭“他們連克拉蘇都沒打過”
“那埃及人就是沒有這些老兵,所以也沒法造反,是么”太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