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對于戰場的火槍屬于多此一舉,還妨礙裝填,但對于城鎮中的格斗,尤其是夜間打斗,卻非常好用。大家搶的,就是瞎燈黑火情況下的第一槍。至于這一下之后,估計也沒有裝填機會了。
郭康做的幾支,都先給了衛兵們試用。步磊等人非常喜歡這種東西,直接換掉了原本的手弩。
當然,郭康自己還有更先進一些的東西。
“雷擊槍呢”他問。
“這兒呢。”步磊打開旁邊的箱子,拿出兩把形狀看起來差不多的武器,遞給了他“已經裝好了。”
“這幾天測試得怎么樣”郭康問。
“我覺得還好。”步磊說著,又問道“不過這是個新鮮東西,不止在扳機動動手腳了。公子你要不要換個穩妥點的其實突襲的時候,這倆東西用起來差別也不是太大,反正都是扣一下扳機的事兒”
郭康一時有些猶豫。
擊發武器雖然看起來很高科技,但門檻卻不算高。在歷史,也是手工作坊就能生產的。
在他過去那個世界,這類火器在19世紀早期出現。但之后,清朝的火器專家丁守存,研發出了不需要近代化學工業就能制造雷銀的方法。
按這種方法,只需要綠礬、硝石、銀、酒精等原料,用中古時代的簡易設備,就能制作出這種敏感的擊發藥。而且有了它制作的火帽,東亞常用的火繩槍稍加改裝,就能作為擊發槍使用。
由于門檻很低,過去的歷史,清朝得以迅速普及了擊發槍,大致只比歐洲人晚了不到二十年。太平天國戰爭時期,雙方已經大量使用擊發槍作戰。
而且,這種材料還給其他武器了基礎。丁守存還制作了跳雷,改造了當時的火炮。在一系列發明的推動下,清朝幾乎是突然跳過了整個燧發槍時代,直接進入了當時領先的擊發槍時代。可見,這種工藝是有普及可能的。
因為歷史的拙劣戰績,這件事不算太出名。但這不代表這種技術本身沒有價值。
對于清朝軍隊的表現,武器本來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單看軍事工業的話,甲午之前清朝的狀況比日本還好些,而它自產定裝子彈炮彈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奧斯曼,更是遠超某些現代大國。但戰場的表現,卻完全相反。
可見,這二者應該就沒有多少必然聯系。
這種工藝需要的材料,郭康恰好都有。所以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制作這種武器。畢竟對于一個合格的俠客來說,交手時使用便捷的暗器,也是武功的一環。
不過這確實是新東西,實戰的時候出問題也不好說。郭康想了想,放下其中一把,拿起了一把火繩手槍。
“一樣一個,這樣總行了。”他嘀咕道。
步磊點點頭,收好了武器。其他人也披掛完畢,就一起走出門房。
雖然平日站崗時,不是吹牛聊天就是在看戲,連拿的武器都是些套索、鐵叉之類,但這些人真投入實戰,看著還挺有一套的。外面,有人已經牽來了馬匹,十幾個人紛紛馬,把郭康夾在人群間,跟著領頭的陳曉,策馬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