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郭康和這位新來的軍官聊了不少,大致了解了他的情況。
據他介紹,他之前在“巴西爾之錘”擔任軍需副官。其實,就是幫忙四處采買東西的。
先前,他慕名來大都求學。結果到這里之后,卻一直不怎么順利,盤纏花光了也沒能成功落腳。好在當時,軍隊正在按習慣,臨時招收后勤官員。
他之前在紐倫堡,學過數學方面的知識,還跟著經營盔甲商行的舅父跑過腿,算是有了相關經驗。因此,就成功被錄用了。
紫帳汗國有個傳統,就是出征方向確定之后,會從全軍中,征調一些對當地情況較為了解的人。因為人手經常不夠,也經常額外招募,作為補充。
郭蓋留下的條令認為,在非本土地區行軍,要委任誠實嚴謹的擔任軍需官,條件允許的時候,還要尋找可信的人充當副手,而不是讓士兵們自己直接去民間采購。
因為放大家出去,各自搜集糧食,很可能造成混亂。總有人不想花錢買,想把資金吞下,然后在當地白拿。這就違背了穩定秩序、營造良好形象的初衷。
所以,不如挑選可靠的人,集中進行采購,再找一些熟悉當地市場和其他具體情況的人幫忙,避免造成混亂,也能防止被人蒙騙。
當然,軍需官是個肥差,肯定會有人貪贓受賄,下其手。但現實中,能維持一個相對不太壞的制度,就已經不錯了。再怎么說,對付一個軍需官,也比對付一群亂兵簡單多了。
由于作戰需求,負責采購的軍需官經常還要身兼間諜和斥候的角色。他們要先于大軍,進入敵占區,了解當地各種物資的儲備情況。有可能的話,再和當地人進行接觸,談定價錢,提前準備好補給品。
很多地方的人,對領主的歸屬感并不算強。遇到樂意給錢的,當地人反而經常十分驚訝,很樂意配合,把物資出售給這些“敵人”。
大概十年前,紫帳汗國攻打阿勒曼尼時,出現了被稱為“贖罪券帶”的現象。羅馬公教教會事后發現,在紫帳汗國行軍路徑附近,贖罪券銷量都升了。
教會專門派人調查,才發現,原來是當地人都熱衷于把物資賣給紫帳汗國,收獲了不少錢財。事后,有人覺得這么勾結異端不太好,于是靈機一動,購買了贖罪券,把這不得已的小過失抵消掉,然后又可以安心生活了。
不知道哪個大聰明發明了這種方法,一時之間流傳頗廣。
當然,教會倒是樂見其成,沒有去要求領主們嚴管異端。只是提醒大家,這種情況下,應該購買相應的檔位,而不是隨便找個最便宜的應付事。不要把這里搞錯了。
這么多年下來,這套制度越來越好用。由于頗為良好的信譽,軍團軍需官有時甚至能出現在神羅腹地,提前預約商人囤積的物資,從敵人控制區,暗中向己方前線進行輸送。
神羅和匈牙利的大貴族們,曾經制定過嚴格的規則,禁止這類行為。但由于對地方缺乏管理,還是難以產生實際效果。有些本來就不喜歡貴族的城市,甚至變本加厲,借著紫帳汗國的威脅,公然和當地領主對著干,造成了更大的麻煩。
所以,這一套制度,算是目前戰爭中,比較重要的部分。軍需官和副手的人選,也是非常重要的。
盧卡斯這個職位,很可能就是要進入敵人后方那種,因此才需要可靠的、有一定知識的當地人。雖然有一定危險性,但這也確實是提升的快車道他只經過一次戰爭,就有希望轉為正式軍官,因此才被推薦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