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引起了正教教會內部的各種爭論。不過也有很多人非常高興,覺得這既符合教義,也合乎羅馬傳統,真的太正統了。由于大部分人都對此喜聞樂見,也就保留了下來。
而為了彌補共和國時代的空白,紫帳汗國又設立了武廟,挑選各個時代,戰績出色的將領,最后選出以凱撒為首的十人,也同樣列入娘娘廟,設置專門的區域進行祭祀。
此外,當初他們還準備設置對應的文廟。但很多人認為,文廟本質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塞里斯的文統從周公、孔子以來,幾經波折,但從未斷絕,所以才有祭祀的價值。
然而,羅馬這邊,就沒有一個持續的文統,連宗教和通用語言都換過。眾人尋思很久,也不知道用誰好。最后,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這17人里,有些人有整個的雕像,有些人只剩下大頭胸像了。還有些干脆只有馬賽克畫像,只能讓畫師根據這些模糊的圖案自由發揮,進行補全。就這樣,才湊齊了一整套。
至于其他的,就只有成吉思汗的畫像了當然,嚴格來說,可能也不是成吉思汗畫像。
當年,按照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是不準制作他的畫像的。這個思路可能是從中亞那邊,跟著天方教學來的,意在保持國家始祖的神圣性。
然而,等到忽必烈臺之后,不但直接制作了成吉思汗畫像,還是參考他自己的樣貌畫出來的。可以說,現在所有的成吉思汗像,都違背了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還是他孫子帶頭破壞的規矩。
紫帳汗國供奉這畫像,認真分析起來,屬于一種想表達尊敬,又不尊敬對方命令的,自相矛盾的行為
而且,忽必烈當時的理由,是成吉思汗說他長得像自己。但其他來源史料里,并沒有可以驗證的記錄。
拖雷四子里,成吉思汗最青睞的更可能是旭烈兀。當初,忽必烈和旭烈兀第一次打獵,旭烈兀打到一頭野山羊,忽必烈只打到一只兔子。按照傳統習慣,小孩子第一次打獵,要把獵物的血抹在長輩的手指表達敬意。忽必烈只是輕輕涂抹,旭烈兀卻把成吉思汗的手指都掰疼了。
元朝史料據此認為旭烈兀無禮,但其他一些人卻認為,記錄表明,粗野的旭烈兀反而更受他喜歡。后來成吉思汗甚至吐槽忽必烈,說他長得像個漢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夸他和自己相似。
所以,這些“歷史細節”,可能都屬于不宜深究的那種,否則難免讓大家尷尬。明朝那邊,這種事兒估計也不會少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