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不僅模仿了宋徽宗的書法,還仿制了他的印章。女史箴圖的宋徽宗“政和”、“宣和”兩個印章,就是他仿制然后蓋去的,并不是宋徽宗本人的真跡。但這么長時間都沒被認出來,也可以看出他的技術確實高超了。”
“其實我搞不懂的,是為什么仿制這個。”朱文奎搖搖頭“宣和之后不就是靖康么,他不覺得晦氣么”
“誰知道,可能他也喜歡豐亨豫大的景象吧。”郭康當然也不知道。
“其實這也不奇怪。多看下歷史,就不難發現,女真人一貫的特點,似乎就是腐化極其迅速。”他想了想,評價說
“金國第一代的阿骨打,堅持不愿意和北宋敵對,甚至留下的遺令,都是不要發動和北宋的戰爭。所以,南下是從第二代開始的。但也就是這一代人,開始了各種內亂這才半代人,比蒙古人腐化的都快。”
“我們知道南宋的北人歸北政策,其實金國也做過南人歸南。因為當時金國層,撻懶和粘罕兩個巨頭彼此敵對。撻懶比較精明,一直在有計劃地招降納叛,劉豫就是被他招攬來的。他還聯系了宋廷內部主張投降的人,試圖通過兵不血刃的方式逼迫對方投降。”
“但這些功績,引起了粘罕等人的不滿。當時粘罕掌握著新占領的中原地區,兵威最盛,宋高宗給他寫信時不敢自稱皇帝,只敢署名“宋康王構”。他認為,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功勞。結果,這些來投降的宋人,卻跑到撻懶的麾下,加強了他的力量。”
“所以,粘罕一方干脆借著和約,把撻懶手下,投降過來的南宋官員、將領,強行給遣送回去了一批,導致撻懶的經營受到了破壞。”
“而且粘罕這人跟秦檜有仇。秦檜本來是投靠他的,結果因為撻懶開的條件更好,半路反水,投人家去了。他倆的關系好到有傳言說,這倆共享秦檜的妻子王氏。”郭康組織了下語言“總之就到了這種程度。”
“粘罕為此忌恨秦檜。可惜,他們這一派沒幾年就失勢了。粘罕本人氣急身亡,親信大多被誅殺。否則,按這些人的德行,早晚得把秦檜也給整死。”
“這么看來,這兩邊真是一言難盡”朱文奎搖頭道。
“韓非子說,兩堯不能相王,兩桀不能相亡。”郭康說“如果兩個政權體量差不多,彼此有根本的沖突,卻一直只能共存,沒法消滅對方,那只能說,他倆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層次。”
“金國比南宋國,在軍事強大一些,但也沒什么質變。粘罕覆滅之后,撻懶一派也失去了進取精神。他們形成了路徑依賴,為了保持議和的主題不動搖,以此把持朝政,甚至背著皇帝和朝廷,許諾割讓河南、陜西之地給南宋。”
“這種行為在金國內部引起很大反感,最后兀術發動政變,殺死撻懶等人,清洗了這些議和槽工。”
“然而,雖然看起來是政策改弦更張,讓大金又精神了起來,但輪到他們自己,他們又不行了這些主戰派最大的名聲,就是配合岳飛等人,打出了一系列知名戰役”
“這之后,金國又折騰了幾回,終于失去動力了。朝廷也安于享受汴梁繁華,和南宋陷入了長期比爛的狀態。我感覺,他倆就是兩桀不能相亡的典型。”
“所以說,中后期的金國,甚至都不是漢化的問題他是個宋化國家。”郭康攤攤手“細究他的文化屬性,就是這樣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