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是熟悉的情節。”朱文奎感慨道。
“所以最后認了高祖母啊。”郭康解釋道“這其實是個挺常見的方式了。你看,從天兄到后稷,全都用的是這個說法。”
“這倒是說得通了。”朱文奎表示贊同“所以血緣的說法,在文明早期,可能就沒什么意義。”
“但每一個族群,都是從早期這么發展過來的。來源都說不清楚,還想用血緣區分,確實說不過去。”
“那這個仆人的身份,能不能考證出來呢”小讓娜問。
“幾百年前的一個游牧民,哪核實身份去啊。”郭康搖搖頭“到底是伯牙吾部落的牧民,還是被他們抓來的人,還是本來就在逃難,也說不清楚。馬阿里黑可能就是伯牙吾臺的變音,這兩個名字可能就是一個意思,就是伯牙吾部落的男人。我們對他的身世,只知道這么多了。”
“而且,就算確定是伯牙吾本部的人,也不好說他的祖是誰。草原部落的流動性非常強,經常有脫離部落或者加入其他部落的。”
“唐朝時候,大寧地區是奚王王帳所在,后來奚人跟著近親契丹遷離這里,空余出來的地方,才被伯牙吾部落占據。所以這些部落民,可能是東北林中來的人,也可能是室韋牧民,也可能是留下的奚人、契丹人,甚至可能是北的中原人。”
“這么復雜”小讓娜已經跟不這些名詞了。
“我建議從唐朝歷史開始看。更早的,可以暫時先放放。”郭康介紹起自己的看書經驗來“因為只要從唐朝開始,一點點往后梳理,那么大半個亞歐大陸,都可以涵蓋進去。”
“契丹人是當年唐朝安置在東北的輔助軍。而且和其他部落不同,他們不是那種通過詔安或者征服,整個部落歸順于唐朝。這些人原本只有個松散的聯盟,連統一的部落都算不。是唐朝親自操刀,給他們從頭組織出來的。”
“可以說,整個契丹集團,就是唐朝親手塑造的。所以從一開始,契丹以及奚人,就和唐朝關系密切。”
“不過,武則天時代,朝廷通過一系列神奇操作,把契丹人逼反了,稱為營州之亂。這次戰爭中,契丹人的戰斗力顯得離譜,也是如此原因他們本來就是唐朝手把手捏出來的正規輔助軍,打打武則天的賊配軍,還是挺輕松的。”
“營州之亂后,中原王朝對東北和朝鮮的統治最終崩盤,直到現在都沒能恢復。不過玄宗曾經做了一些努力,在營州故地設置平盧軍,重新招攬了契丹和奚人。”
“在這一時期,唐朝對當地的影響,依然高于其他部落。幽州、營州的各個羈縻州,雖然名字叫羈縻,但實際屬于有版羈縻州,意思是貢賦版籍,都交戶部登記的。”
“哦,原來他們也有戶口啊。”朱文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