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思路,如果真的能夠執行,確實有利于彌合滿漢矛盾,但同時,它不但無助于王朝合法性的確立,甚至還是自己刨自己根的行為。
中原王朝疆域和統治理念的最重要根基之一,是天下觀,這也不可能被拋棄的。承認滿洲是一個地域人群,宣稱漢滿之間沒有區別,單看沒有問題,和天下觀結合起來,就麻煩了。
因為按這種理論,滿洲人當年顯然也是“天下人”的一部分,應該屬于當時的明朝天子法理管轄的范圍。所以,滿洲人起兵對抗明朝,毫無疑問是比李自成、張獻忠等下層人士的起事,要更加嚴重的叛逆行徑。
說李自成是賊寇可以,但這樣自己就是巨寇了
所以,“華夷一家”、“天下”、“世襲王朝合法性”,這三點永遠只能要兩個。
清朝的各種嘗試,幾乎全都在這里碰了壁。比如后來,乾隆還專門下令編訂貳臣傳,和降清的明朝官員進行切割,想借此進一步和“賊寇”拉開距離,提高自己的王朝合法性。
但這種傳統的方式,依然很難有效果。因為套用“天下觀”,不難發現,明末最大的貳臣,就是建州衛龍虎將軍,剩下這些人不過是給他當嘍啰的。這越宣傳越麻煩了
一系列嘗試失敗之后,清朝對于合法性的論述,已經基本處于躺平狀態。
雍正死后才兩個月,還沒來得及改元,乾隆就緊急封禁了他的宣傳書籍,推廣普通話、以及嚴刑峻法約束旗人等嘗試也被廢止。此后,大家就只能不斷復讀君臣道義之類的話,再也做不出有意義的創新了。
即使如此,負面效果也不好消去。
人家指責他“夷狄盜竊天位,染污華夏,如強盜劫去家財,復將我主人趕出在外,占踞我家。”雍正發現這個指責非常有力,是主要的爭論點,于是他把這話直接從“禁書”里抄了出來,給全天下宣布“現在有人指責我夷狄盜竊天位,染污華夏等等,我認為不是這樣”
總之,雍正寫書的時候太過實誠了,反駁別人都要引用對方的文獻原文這樣一來,等于分析出來的問題,被大家全知道了。
這種情況下,乾隆只能盡力去打補丁。對于最危險的“龍虎將軍謀反”問題,也從“天下”下手,竭力論證自己家族的祖先,不在明朝統治范圍內。
為此,乾隆專門考證滿洲的源流,盡力把祖源往遠離中原的地方扯。最后,他終于得出結論愛新覺羅家族來自三韓。
這個結果,某種意義上也是很有震撼性的。不過,也終于避免了對于世襲王朝來說,更加尷尬的“帶頭謀反”問題。
雖然代價是搞出了個“努爾哈赤是韓國人”式的暴論,但總算是給圓過去了,也算值得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