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沒考慮過這么復雜的問題。”郭破奴明顯和郭康一樣,剛剛才反應過來這個問題。她這方面,確實沒有狄奧多拉的敏感性那么強,只好承認道“那回去,我幫你一起問問母親,看看她的建議吧。”
“不過,小讓娜是想要干什么啊”她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來“她在法國那邊,直接要個封號、頭銜不就行了么。”
“要我說,雖然現在王室和她爹關系不好,但她的家族在這兒呢。現在法國內亂不止,其他人自然需要先把她爹這種本事不大還礙事的人排擠出去,好擴大自己的勢力。”她分析道“但我覺得,只要明朝和羅馬的勢力還在,等法國國內穩定下來,新的國王肯定還會向她家示好的甚至都不一定是這家國王。哪怕英王最后打贏了,也會成為新的法王,繼續這些政策的。”
“這么說也沒錯。”郭康表示贊同。
郭破奴認真起來,還是可以好好思考問題的。可惜,平日里她都過于大大咧咧,經常懶得考慮這么多。今天不知道為什么認真了些,整個人就靠譜多了。
“那她還想干什么”郭破奴頗有些好奇“她想和羅馬公教一樣,自己去當大牧首么”
“公教的那個故事,也不是真的啊。”郭康糾正道。
“啊”郭破奴再次滿臉意外地出聲“女教皇不是真的”
“反正沒有確切的證據。”郭康告訴她“從權威些的資料看,應該是虛構的。”
“這樣啊”郭破奴還有些失望。
郭康也不知道怎么給她說。
女教皇若安的故事起源于中世紀,現代人一般認為是虛構的問題是,中世紀后期,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真的。
而且,不止平民這樣認為,連不少教士,乃至地區主教級別的教會高層,都對此深信不疑,還專門進行了記錄。
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法國的版本說,若安是一名來自德意志地區的普通村姑,但她十分渴望知識。當時,能向平民教育的只有修道院了,因此她就女扮男裝,進入修道院學習,并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神學家。
之后,為了進一步深造,她先后輾轉多地,最后來到了公教教會的中心羅馬。得益于扎實的神學功底,她在教廷內步步高升,同時又因為慈悲為懷、樂于助人,也獲得了平民的支持。因此,在當時的教宗逝世之后,她在教士與平民的歡呼與掌聲中繼位,并且選擇“若望”作為教宗名。
然而,即位之后,若安卻愛上了一名男子。在她成為教宗兩年多之后,在一次游行活動中,若安在古羅馬時代就是主要街道的“圣街”上,當眾誕下了一個嬰兒。
人群一時嘩然,發現真相的民眾極其憤怒,把她綁在馬尾后面游街。然而等氣頭過去,人們又想起她平時的善行,于是沒有處死她,而是將她監禁起來。她的孩子也被教會收養,最后也成了一名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