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對比羅馬的情況,郭康漸漸發現,這東西其實是動員男性的。
與國家的合法性一樣,任何一個組織,都得面對如何說服別人出力的問題。女人可以確定子嗣是否是自己的,但男人沒法直接確定。所以,穩定的配偶和可確認的子嗣,能夠說服男人為了“未來”而努力。
這種關系瓦解之后,就會面臨一個問題用自己的產出去供養婦人和子嗣,還不如都自己享受。人反正都是要死的,如果不是為了后代,那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自己爽完拉倒呢
在郭康那個時代,家庭的瓦解和鼓吹個人享樂至上,放棄家庭責任,乃至放棄對于族群、國家、歷史的責任,也確實是同步出現的。
這種情況,其實沒法用“好”、“壞”來評價。哲學家或許可以給它定性,說它是“先進”還是“落后”,但從人類歷史的視角看,這種先進、落后的判斷,意義是很有限的。
在史前時代,中原的各個文明就開始拼死相搏了。而最后,之所以大家選擇了這種以父系小家庭為基礎的組織,跟它先進還是落后、是不是對男男女女更公正,也沒什么關系從文化上看,中原地區當時甚至是落后狀態,連禮器和神靈都得天天抄人家的。它能勝出,單純就是因為它組織能力最強,最能打
后世的朝廷都知道,有家業的成年男人,是紀律性最好、戰斗力最強的。這些人組成的軍隊,也是歷代政權打遍四方,兵鋒直抵地理極限的基礎。
所以,想拆解家庭,當然也可以。如果能和商人、斯巴達人那樣,把小家庭中的男女分開,讓男性全部進入大軍營,也是個辦法。
那個時代,因為各種條件限制,這種制度都沒法維持太長時間。但如果后世真能做到,可以讓所有男人都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讓所有孩子在大軍營中得到統一的撫養照顧,那確實很不錯,有可能獲得更高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比小家庭的良家子更能打。
但如果做不到這種情況,就得面臨一個最尷尬的問題打不過別人怎么辦
哲學上的眾多困境都是來源于此
現實不止是辯經和規則內的博弈,所以“先進”的一方經常要面對“我很先進,但就是打不贏”的情況,甚至反過來會引起“你都打不贏,怎么好意思說自己先進”的質疑。
說到底,家庭,以及家庭內部的父子、夫婦關系,不止是一種財產關系,也是一種組織和動員制度。
只考慮經濟層面的問題,在和平年代可能還好,但還是那個老問題人類真的可以長期保持和平,乃至永遠不打破現有秩序么這些看起來有錢,但組織能力低下的團體,會不會成為提款機呢
理論與現實沖突的時候,或許可以否認現實。但歷史是殘酷無情的。畢竟,哪怕是明朝時候的人,對此也已經有足夠深刻的印象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