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郭康宣布的消息,神父們相互對視了一番。有人點頭贊同,但有人顯出猶豫的神情。
“大家有什么話,盡管對我說就好。”郭康于是告訴眾人“我們這次碰頭,不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么。”
“我有個疑問。”一名神父舉了下手“教會一直告訴信徒們,要保持謙遜和冷靜,不要讓仇恨擾亂了內心。如果這次,對信徒如此宣稱,會不會造成誤解如果與之前的解經出現矛盾,應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我們一開始就考慮過。請放心,不會發生沖突的。”郭康解釋道“因為仇恨與復仇,是兩種不同的層次。”
“其實,這個問題,在提出復仇之前就應該思考了。”他攤開手,問眾人“諸位都是讀過書、在各個教區游歷過的人。在大都的這段時間,也應該接觸過希臘人的文化。不管是哪個文明,都有大量和復仇相關的神話、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大家是否想過,為什么會有這種共同的傾向”
“既然如此,這應該是凡人共有的一種本能吧。”有人推測道。
“我也是這么想。”郭康點點頭“所以我覺得,這種最簡單的情感背后,一定會有邏輯。因為人不會無緣無故做什么,所有的行為,哪怕是沒有認真思考,只是下意識做出的舉動,也一定會有更深層的緣由。”
“康斯坦丁兄弟就別賣關子了。”米哈伊爾神父笑著說“還是直接告訴大家吧。”
“沒問題。”郭康也笑了笑“其實很簡單就能說完了雖然說是深層,但這種深層的動機,本身也不復雜。”
“在很多情況下,復仇是滯后的,也沒法挽回損失。受到的財產損害不見得就能追回,如果是人本身被殺傷,就更不可能了。畢竟,無論怎么復仇,死者也不可能復活,損失也不可能直接變回來。”
“所以,復仇的終極目標,并不是針對過去,不是為了那些已經損失的人和財產。”他告訴眾人“復仇的目的,在于未來。”
“我想,諸位既然都常年在民間生活,應該知道,很多地方并沒有嚴格的秩序。這種情況下,如果某人被欺凌了,卻不敢報復回去,大家不妨想想,今后會發生什么”
“這個人估計會被盯上的。”一名神父篤定地說“沒有得到庇護的人,本身又很懦弱,那么賊人都會覺得他好欺負,打劫他的風險更低。今后,也會不斷來滋擾他的。”
“如果他比較有錢,那就更麻煩了。”他搖頭說“我們之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人。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家業,卻無力維持,于是,別說當地那些盜賊,就連其他城市的惡棍,就專門跑過來,試圖從他這里撈一筆。”
“不久之后,甚至有大股的匪幫趕來,洗劫了他家。這個人走投無路,只能來到我們修道院請求避難。我也是因此才知道這個故事的。”
聽了他的話,其他神父也唏噓起來。
顯然,這種事情雖然是他教區里的案例,但類似的事情,大家都不難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