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讓大家很是振奮,不過還有人表示懷疑。剛才替郭康拿旗子的助祭,就問道“您剛才也說了,城里人需要的東西,差別太大。我們真能做到讓所有人團結一心么”
“當然不可能。”郭康回答“古人說,有道義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沒有道義的人就少有人幫助。現實里,沒有道義的人,并不是大多數,但總體數量卻不見得少。這種人,又怎么可能和我們站在一邊”
“我們雖然都把他們叫市民,但市民和市民是完全不同的。”郭康用漢語和希臘語各自念了一遍,給眾人講了起來“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市民,已經不是古典時代的公民了。”
“在古典時代,無論是哪個文明,城市中最重要的都是農業和手工業的從業者。不管是塞里斯的國人階層,還是羅馬的公民,都要去城外種田,連一些小國的國君,都得天天出城,親自參與生產管理。城市本身,只是一個防御性質的聚落。”
“你再看他們那幫人。”他指了指被人推過來的亞歷山大等人“這些人,他們自己種地么自己做工么”
“他全家就沒有一個自己干活的。”有人接話道“他家就是靠轉賣東西維持的。”
“對啊,他甚至不去參與農莊和作坊的管理。”郭康攤攤手“所以我才說,這種人其實不是傳統的城市公民。我們需要另一個概念,來描述他們。”
“我跟法國人比較熟,聽他們講過那邊的歷史。”他介紹道“一千年前,帝國西部被蠻族滲透,逐漸崩潰,很多羅馬城市也被廢棄。但后來,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漸漸形成了固定的市場。”
“在蠻族地界,治安一直非常混亂,所以這些市場往往依托于現有的堡壘,以此獲得庇護。法蘭克人把堡壘叫做burg,這種堡壘市場就被稱為b,而在市場做生意的商人,就叫beis。這就是最早的商業城市,以及里面的居民。”
“你看,這些人就和我們羅馬的公民截然不同。不管是職業、定位還是和朝廷的關系,都不一樣。”郭康搖搖頭“現在的法語里,依然沿用這個古法語詞,把這種人叫做布爾喬亞。他們的歷史,和這個名字的演變一樣,是非常清晰的。”
“而我們這邊呢大家在這里生活過,應該知道,大都和其他城市是不同的。”他分析起來“這座城市雖然也是羅馬城市,但從拉丁人入侵之后,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后來,朝廷又一直規劃不力,使得它長期以來,都只能靠自己,隨性生長。好在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來往商旅眾多,所以圍繞商業,很快又發展起來。而這個狀態,和蠻族城市,其實也差不太多了。”
“所以,雖然是羅馬現在的汗廷所在,但她同樣不是一個古典式的城市,而更像一個近代的、蠻族式的都市。在這種城市里,自然也有很多集市商人活動。亞歷山大那種,就屬于這個類別。”
“那他們和我們的公民,就不是一類人啊。”一名神父反應了過來。
“沒錯啊。”郭康點點頭“我們進行戰爭,總得先知道誰可信,誰是敵人。而想從城市中尋找兵源,也要先找對目標。最適合加入軍團的,肯定不是這些蠻族化的商人。”
這么一說,大家就都明白了。軍法官等人也恍然大悟,看起來已經認可了他的分析。
這會兒的功夫,盧卡斯隊長等人已經把俘虜押了過來。眾人都圍了過去,郭康也走上前,掃視了他們一眼。
“郭公子”最前面的人抬起頭,試圖和郭康打招呼。
“你們抓的那幾個小孩呢”郭康不理會他,直接問道。
“什,什么小孩”幾人眼神閃爍,明顯是裝作不知道的樣子。
“這幾個人是誰”郭康也不繼續強求,轉頭問其他人。
“那個白頭發的胖子是亞歷山大。”有人給他指認道“旁邊那個棕色頭發的是莫斯科商人尤里,那個穿綠色袍子的,是管碼頭的官員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