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時代的往事,就能這種例子。”她告訴喬安娜“從那時的種種案例來看,這些猶太社區,可以說是禍患的根源。”
“在當年的黎凡特和埃及,很多城市里,就有這種獨立性很強的猶太社區了。猶太祭司通過宗教,牢牢地掌握著社區內的居民。每當祭司們與當地統治者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就會利用自己的宗教權力,煽動社區內的猶太人掀起暴亂,涌出社區,在城里燒殺劫掠,以此威脅統治者接受自己的要求。”
“這確實是延續的仇恨啊。”喬安娜指出“我看新約第一卷就說,當年殺死耶穌,就是這些猶太祭司逼迫羅馬人做的。”
“羅馬總督本來認為耶穌沒有犯下死罪,但祭司和長老們挑唆眾人,去找總督鬧事,要求必須處死他。總督勸說之后,他們也不聽,反而威脅要掀起暴亂。于是總督特意在祭司們面前洗手,告訴他們,這流血的罪責不在自己,應該由這些逼迫者承擔。祭司們立刻順水推舟,表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會擔負這罪責。”
“當初我看的時候,覺得這是個宗教意味的宣告,但現在想想,這不就是他們日常的手段么”
“是的,但這不是專門針對羅馬人,也不是專門針對耶穌。”歐多西婭說“所有的統治者,不管是埃及人、波斯人、希臘人還是羅馬人,他們都會用這種方法來要挾。甚至,哪怕是猶太人自己當國王,也是一樣。”
“當年,擔任祭司的馬加比家族,率領屬民對抗塞琉古王朝,最后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猶太人的第二圣殿。馬加比家族因此獲得了崇高的威望,成為這個國家的國王。但這之后,馬加比王朝和祭司們的關系也迅速惡化了。”
“當時正是希臘化的時代,猶地亞地區受到更發達的希臘文明影響,很多猶太人也親近希臘政權,推崇希臘文化,讓保守的祭司們很是不滿。馬加比王朝在建立的過程中,得到了這些祭司的大力支持,希望以此恢復純潔的傳統信仰,祛除希臘人的文化滲透。”
“但是,王朝建立后,國王們為了加強統治,反而開始更加主動地學習希臘人的管理方式。連猶太國王的稱號,都被他們改成了希臘人的巴塞琉斯。到馬加比王朝末期,連王室成員的名字,都變成希臘名字,看不出什么當地特色了。”
“馬加比王朝因為內亂衰落后,大希律王作為馬加比王室的女婿,得到羅馬人的支持,建立了新的王朝。他干脆和祭司們直接敵對,捕殺那些最虔誠當然也是最極端的猶太人。”
“祭司們對此非常不滿,他們組成的猶太教公會甚至試圖審判國王。但是,希律王擁有更強大的武裝力量。當雙方的矛盾最終爆發后,國王攻入反對者占據的耶路撒冷,猶太教公會的七十一名祭司,被他殺掉了四十五人。”
“那之后,他索性解散了當地猶太貴族的所有武裝,招募了一支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組成的衛隊,還大量吸納色雷斯人充當雇傭兵,靠軍隊壓制其他人的反抗。直到現在,在猶太人的經書里,希律王都是個殘暴的大反派角色。”
“你看,這些祭司,不止是要排斥異教徒。”歐多西婭最后總結道“哪怕是同樣出身祭司世家的人,只要站在了國王的立場上,試圖建立正常的統治,就會和祭司們的權力發生沖突,從而立刻成為他們的敵人。”
“所以,在我看來,宗教上的沖突只不過是個借口而已。不管換成誰,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幾個例子,應該已經能表現得很明顯了吧。”
喬安娜點了點頭。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