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我們之前沒有得到過的信息啊。”彼得神父很是高興“那元朝的戰斗力如何他們的士兵數量、質量怎樣”
“數量倒是多,但是沒啥用。當然,俺見到的畢竟不是他們陸軍主力,所以說的也不一定準確。”唐賽兒想了想,還是補充道
“元朝船隊一次放下來了好幾千人,但大部分都是那種南洋土人。他們的作戰素質并不高,感覺就是湊數的。元將估計也知道他們的水平,只是讓這些人去打雜,只有一部分地位稍高的,被夾在軍中,用來填充陣線。”
“元軍將領內部,意見其實不統一。他們也知道,現在這個情況,上岸也守不住。但俺私下打聽,他們應該是希望攻克幾個州縣,這樣方便進行宣傳。”
“是宣傳給誰看啊其他小國么”王大喇嘛問。
“內外的宣傳都有吧。”唐賽兒回答“爪哇朝廷的統治,并不如明朝那么嚴密。他們的官府,跟俺們那邊不一樣。大商人的莊園跨州連郡或者說,莊園就是他們的地方官府了。”
“這些大商人,或者說莊園主,也不全是漢人。為了拉攏土人,一些當地的土王也經常被邀請進來,作為這種地方領主,進入爪哇朝廷。”
“南洋那邊,也確實有大一點的國家,但那些土人國家,比爪哇元還要松散。土王的本部兵被擊敗后,附屬城邦就會一哄而散,轉投待遇更好的元朝。用這種方式,他們快速兼并了不少邦國,建立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
“這些地方領主們,除了經營莊園,大部分也都從事海上貿易,所以商業和航路對他們尤其重要。爪哇元最重要的幾個家族,都是勢力強大的海商。因為這些人擁有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最龐大的船隊,所以無論經濟還是軍事上,小城邦都得服從他們,根據他們的命令,繳納貢賦、生產商品、乃至召集土兵。”
“但是,反過來說,他們也得想辦法,才能讓地方保持忠誠。因為土王們既然能倒向他們,也能倒向明朝。不過,當時明朝為了追擊這些元朝人,打進了交趾,把那里作為基地,讓他們感到了威脅。我估計就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這么團結。”
“土王不喜歡明朝的管理方式吧。”王大喇嘛大概猜出來原因了。
“是啊。”唐賽兒點點頭“俺一開始沒想過這么多,后來一路了解了不少,才發現,元朝士紳如何看待明朝,這些土王也差不多。”
“明朝認為,交趾是漢唐故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區了。所以,攻占那里之后,就設置流官,征發土人,如同中原的習慣。那邊的土王因此很不滿,南洋的其他土人,也因此厭惡明朝,覺得還是跟著大元混比較舒服。”
“他們倒確實是這么宣傳的。”彼得神父說“看來他們對土王也很寬仁啊。”
“我倒是覺得,明朝也沒說錯。”王大喇嘛有些懷疑“交趾那地方,跟西夏那邊,不是一樣的么都是大漢的時候入收入疆域,大唐瓦解之后自立為王。西夏故地可以設置流官,算進本土,交趾為什么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