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朝廷做了個新設計。他們覺得元朝的河道還是不夠好,打算走東平湖那邊,新挖一條河出來。但挖河是需要人手的,還是得征發老百姓。這幾年日子太難過,所以俺們舉事之后,開鑿漕運的民工也要么響應,要么逃亡。有人來投奔俺們,還有不少人干脆聚集在周圍的湖澤里,落草當了強人。”
“如果能一路打過去,沿途收攏義軍,截斷這個還沒成型的運河,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打亂明朝的整個戰略部署。這個戰略前景太誘人了,而且時機確實難得。明朝內部發生大規模動亂的機會,之前沒法預測,之后也很難再找到了。俺估計,他們就是因此才忍不住的。”
“那你為什么反對呢”彼得神父問。
“大家心不齊,這仗沒法打。”唐賽兒搖搖頭“明教的人不想離開老家,根本調不動。濟南府的教眾吧,又不堅定。俺們都合兵一處了,他們那邊還有人,把那個老皇帝畫像又拼起來,說之前的官員不認太祖也正常,現在來的是太祖親兒子,舉著畫像和誥命給他看,應該有用”
“俺都受不住他們了都啥時候了,還惦念恁那牌子呢”她無奈地說“官軍數量不一定超過我們,但是騎兵很多,而且有眾多老手。和他們交戰,必須小心謹慎,防止人家抓住破綻。但現在都是這樣的人,你說怎么主動出擊跟人家打”
“后來果然不出所料。哎,俺都不想講這么蠢的事。”唐賽兒搖搖頭,無奈地說“元人還想打完了順路攻城,從船上卸下了大炮,硬拖著一起走。俺們活動的地方本來是山區,為了配合他們,也只能冒險出來。還沒到省城下,果然遇到了官軍。”
“元將指揮俺們斜靠著小山列陣。他們做右軍,右邊靠樹林,前面是平地。俺們做左軍,左邊是一塊被大水淹了的泥濘地。左右兩軍之后,還留有三千人作后軍。幾家兵力湊一起,有小兩萬人,足夠擋住這個路口。”
“陣前,俺們把輜重車卸下輪子,半埋下來,元人還在車之間設立炮位。明軍騎兵在遠處整隊,準備掠陣,元人老遠就施火發炮。雖然沒打著幾個人,但騎兵的隊形全亂了,只能往后繼續撤,在更遠的地方集結。也不敢小跑過來,只能離老遠就開始加速,防止給他們打到。”
“試探幾次之后,官軍退走了。元人沒帶多少馬,俺們這邊倒是有一些騎馬助戰的老鄉,但坐騎的馬力,人的騎術、槍法,估計都不如人家。有些人還騎著大騾子呢,這要是貿然出去跟人家打,肯定要吃虧的。”
“元將說,現在雖然抓不到他們,但明軍騎兵能停留的地方也有限,應該還有接應在后面。俺們繼續在這兒等,并不安全,因為明軍肯定會設法繞大圈圍過來的。應該繼續前進,做出要攻城的架勢,逼迫明軍出來攔截,跟俺們決戰。”
“于是,大家又裝好輜重車,拉著火炮繼續前進。一路上,官軍騎兵不斷出現,跟俺們的斥候交戰。俺們的斥候打不過他們,非但搞不清人家的情況,反而好幾次被人突到附近。好在附近地形,俺們還是熟悉的。往前走了大半個時辰,果然發現,明軍大隊就聚集在附近一個集鎮周圍,剛剛正在修整、飲馬。見俺們來到,也不再撤退,迎了上來。”
“俺們認為,這就是官軍的主力了。他們的數量比俺們預計的還少不少,估計只是趕路來增援的人。但大伙也不敢托大,元將指揮大伙重新列陣,元軍做前陣,俺們做后陣,那些南洋土人,和其他助戰的小股鄉民,都在中間。擺出個厚度很大的陣型,防止出現問題。”
“官軍也放出數千步兵,迎了上來。不過,當先沖陣的還是騎兵。但元人火力很猛,騎兵幾次試探都被火銃、火炮打了回去。不僅如此,他們還以百人為單位,各持長矛、長刀,掩護火器手、弓箭手上前,對著官軍中間位置一陣亂打,試圖逼退他們。”
“但明軍很是堅韌,無論騎兵步兵,迎戰時都毫不畏懼。他們主帥也在中軍軍前,親自帶人往來馳突。元人集中火力射擊,那個燕王的大旗都被流彈打斷。但官軍也沒慌亂,反而還在繼續作戰。更多的騎兵進入了戰場,繞過焦灼的前線,開始進攻我們。”
“元將于是傳令,讓軍隊展開。中軍向左,后軍向后,迎擊敵騎。俺覺得這樣不是個事兒,不如一鼓作氣,反過來從兩邊沖擊官軍。中軍那些人實力不行,但俺手下,應該還是能湊出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