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巴西爾派剛結婚的兒子約翰等人,率領軍隊去攻擊那里。在威尼斯船隊的支援下,聯軍輕而易舉地趕走了熱那亞人,擊敗了兩個兒戲般的勢力,占領了全島。兩位陛下也都被抓了起來,流放到諾夫哥羅德去了。
打著羅馬旗號的約翰,和他的希臘妻子,受到了島上希臘人的熱烈歡迎。一些不喜歡熱那亞人的意大利商人,也對此大力支持。有人建議說,耶路撒冷國王這個頭銜,象征意義很大,可以考慮保留著。
但巴西爾認為,羅馬元首不需要也不應該去兼任任何其他頭銜,無論它是某個地方的領主貴族,還是某個族群的首領與國王。因為羅馬和天父一樣,是兼具唯一性與至高性的。任何一個地方區域,任何一個部落與民族,都是居于羅馬之下的概念。因此,其他頭銜也沒有任何意義。
尹大牧首也專門論述了圣地的問題。他認為,追求耶路撒冷是沒有必要的。天兄并不因為身在耶路撒冷而變得神圣,反過來也是一樣。作為人,他身份的關鍵在于羅馬人,而非耶路撒冷這個城市;作為神,他的神圣性也是和羅馬這個概念相互綁定的,而不是人為確定的某些圣地。
因此,可以說,羅馬人和羅馬政權在哪里,哪里就是羅馬,哪里就是圣地。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不過是些噱頭而已。去敬拜一下,教會也不會管,但教義原則上的問題,還有對高層的禮儀制度要求,是不能松懈的。
而且,這個耶路撒冷的國王,是阿勒曼尼國王和羅馬主教,相互勾搭在一起,才給編出來的。而這些,當然沒有經過羅馬的批準,也沒有通過妥善的程序。所以,實際上也是無關緊要的。
所以,紫帳汗廷最后直接宣布,取締塞浦路斯和耶路撒冷價國王的頭銜。不但宗室不能接受這些稱呼,大小官吏也必須注意。這個習慣,同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這座島嶼本身,也很有意義。一方面,這是紫帳汗國更進一步深入地中海東岸的跳板,另一方面,它也十分富庶。雖然面積不大,但這里從古典時代開始,就出產小麥、橄欖、奶酪,島上還有銅礦可以開采。
由于這個島嶼處在紅海地中海航線的要道上,而這年頭,只要關系到東方商品的地方,就沒有不富裕的。單靠對轉口商品收稅,以及轉運東方的絲綢香料等等進口物品,就已經能讓這里成為整片地區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到12世紀末,東羅馬徹底走向衰落的時候,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兩座島嶼,居然就能中央歲入的一半之多,可見這里的財源有多廣大。
而現在,又是幾經周轉,這里的財富也再次集中到了富婆手里,就看這回是怎么發展了。
新月份了,求票求票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