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了一些時間,穿越樹林到達了那里,果然在小山頂的教堂廢墟里,發現了敵人的指揮場所,便開始進攻。敵人的指揮開始后撤,他們就沖下山去追。其他敵人紛紛從四面八方圍過來救援,而這正好符合他們的希望。”
“幾百個騎兵從背后沖過來,我堂叔當時在后隊當百戶,就大吼著率領自己手下沖了出去,和領頭的匈牙利騎士撞在一起。他們那隊人一下就陣亡了一小半,我堂叔也被騎槍砸得昏迷不醒,但這些敵人也被意想不到的還擊沖垮,逃離了戰場。趁這個機會,前鋒也沖向了集結起來的敵人,很快就把他們殺穿,砍倒了敵人將領的旗幟。敵人立刻四散奔逃,不少人慌亂中被趕進了樹林,在那里被追上殺死。剩下的人迅速逃走,再也不敢來了。”
“巴西爾三世決定圍點打援,而負責消滅援軍的隊伍里,就包括這三千子弟,我堂叔還是自告奮勇去做先鋒。波蘭人很急,首先發動了沖鋒,我們的步兵也重復之前的表現,迎擊上去。”
“而且,就算他們真的跑了,也是好事。這種規模的戰場上,軍旗突然消失或者迅速后撤,很容易引起恐慌。哪怕敵人訓練有素,也遲早被追垮。那次,敵人就成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礪德公帶著手下緊追不舍。敵人沒辦法,只能回頭迎擊。”
“一般是可以的。”郭康說“匈牙利和波蘭的貴族,經過這么多年和我們的戰爭,已經不像其他歐洲人那樣,會帶著大量仆從、食物乃至馬戲團去打仗了。但整個指揮機構里,依然必須有大量其他人員,和指揮用的旗鼓、儀仗等等。所以,即使總指揮本人騎著馬,整個指揮部也跑不了那么快。”
“后來我爹問叔祖,怎么敢堅持咬著敵人指揮不放的。叔祖說,這是因為,按他的經驗,最多追個大半天,大部分敵人的馬就完全跑不動了,而他的手下,快步行軍三天都沒問題。所以他敢確定,能在更多敵人到來之前,把這些人硬給追死。”
“那這樣能追上么”普龍斯基問。
“據說,當時前鋒隊伍,就有五六千人,排著密集陣型沖鋒。聲勢之浩大,讓波蘭騎士久經訓練的戰馬都受到驚嚇,半路就停了下來。他們的沖鋒,也完全沒能撼動前鋒的陣型。我們第二線的騎兵隨即前進,穿過步兵陣線,向前出擊,一下就打垮了敵人。他們追著潰逃的敵騎,甚至一路打穿了波蘭人的第二道騎兵線。其他人也立刻跟上,就這樣簡單而粗暴地壓垮了敵人。”
“這一戰之后,匈牙利保王黨最后的堡壘也被攻陷。而發現這些人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之后,阿勒曼尼人立刻翻臉即使在我們收縮之后,他們也沒有選擇重新扶持一個匈牙利國王,而是直接出兵,吞并了匈牙利西部大部分地區。”
“這次硬碰硬也失敗之后,就沒人還能組織起十字軍了。波蘭人也從狂熱的宗教情緒中反應過來,以前來幫忙為借口,同樣出兵占領了匈牙利中北部,他們之前爭議的那一大片區域。就這樣,也和我們一同,把原匈牙利王國的土地瓜分了。”
“還有一些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郭康又想了想,說“比如前后幾次十字軍,俘獲了大量大大小小的貴族。尤其是這一次,因為巴西爾三世率領大軍,沿著新修的大道快速行軍,在十字軍反應過來之前,就用優勢兵力迅速打垮了他們,因此抓到的人尤其多。”
“那些十字軍騎士,有很多人事后交了錢,被放了回去。他們回家之后,就很喜歡反復宣傳我們羅馬的強大,以此證明,自己不是因為實力太菜才被活捉的。這種方式,倒是起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反而讓我們的名聲迅速扭轉過來。”
“還有些人,實在沒錢,就按照慣例,給我們當兵換報酬。不少法國騎士和意大利傭兵,后來參加了對奧斯曼的一系列戰斗,有些還和我父親一起守過城。”郭康回憶了下,說道“這幾次戰爭下來,他們倒是得到了大量可以吹噓的題材。”
“而之后,他們又呼朋引伴,召來了更多想要博取一個前程的同行。現在的羅馬汗國里,依然有不少法國人。其中很多,嘴上聲稱是前來逃難或者冒險,但其實都是這么引薦來的。你們現在,都還能見到不少呢。”
“原來是這樣啊”普龍斯基意外地說“不過總是這么損失人,法國方面不會不高興么”
“沒有,法國王室對此一直很滿意。”郭康解釋道“這削藩的效果,比當時吳王的努力,可都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