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不是太簡單了”黎利有些懷疑“那最上面的進士呢”
“進士好幾年都沒招人了。”脫歡告訴他“那個要求太高了,實際上是一種給文學家的榮譽頭銜了。我們其實不需要這個水平的人,來參加行政工作。所以空著也就空著了。”
“那為什么不招啊”黎利不解道。
“我們和元明都有聯系,自己也知道,這邊的秀才和舉人,其實就是借個名頭。考試本身,就是為了檢查他們的文化水平夠不夠參加文職工作的。”脫歡解釋道“但當時,朝廷覺得,我們還得和東方各國打交道,舉人都是這個水平,被人嘲笑了怎么辦。”
“所以,選進士的時候,我們都是直接照搬他們兩家的,讓大家當場去寫策論之類。不過這個難度確實太高,考生往往強行去湊,經常寫得七零八落,引喻失義。所以經常很久都沒一個能合格的。”
“這樣啊不過,要是還不想放松標準的話,這樣也可以接受。”黎利點頭道“畢竟,這些人都是對外交流用的,有那么幾位學者撐場面,也就夠了。”
“是啊。”
“那這個考試,是多久一次啊”黎利繼續問。
“今年也不行,應該沒法開。”脫歡想了想,說。
“考生水平有限,考不上歸考不上,但考試本身還是要舉行的吧”黎利好奇道“難道達標的人太少,沒法辦了”
“辦還是要辦的。”脫歡撓了撓頭,說“之前齊泰先生在這里時,我們都是請他來評卷子。他是大明的解元,中過進士,我們覺得還是有足夠權威的。但這兩年,他也跟著吳王外出,我們能找到的其他幾位老先生也沒空來,就比較麻煩。”
“齊泰先生告辭之前,我們央他留下幾道題,準備這幾年用。但后來發現,大明式的科舉,那個題,它難度太高,我們的考官自己都寫不出來”他有些尷尬地說“所以現在,你就算有本事,估計也得等一等。因為現在沒人閱卷了,考試自然也辦不下去了”
“啊”黎利傻了眼“那怎么辦啊”
“按理說,一個進士才能考察其他進士,所以現在,我們真的沒辦法。”脫歡說“不過禮部說,實在不行,明年的考試,就請黃夫人來主持。她的文化水平,應該不輸于元明的學士了。在這方面,權威性也應該是夠的。”
“那,這位夫人”黎利有些疑惑“俺倒不是質疑她的學問,只是這個考試,不是對標元明的科舉,用的是中原那邊,朱子的規矩么能讓婦人參加么”
“當時南宋是不讓婦人去考科舉,又不是不讓她們考別人。”脫歡機智地說“所以朱子也不反對這個,對吧。”
“啊”
雖然還是不太理解,不過黎利還是客氣地感謝了一番。緊接著,他和吳先生便把一個學童從人群里帶出來,準備例行給脫歡一行人展示一下。
“我們這邊,有八十多個孩子。”吳先生介紹道“大部分人家境貧寒,完全沒接觸過漢字,我現在正在從頭開始教。不過這位童子,以前是開過蒙的,會一些基本的典籍。這兩天,還幫我們教育其他小孩子呢。我教書這些年,他是基礎最好的了。”
“這里都是些貧苦人家的子弟吧。那確實很不容易了。”脫歡點點頭,問道“你是從哪接受啟蒙教育的”
“報告臺吉,我爹在一個劇團做木工。”小男孩脆生生地回答“那邊有個大姐姐,沒事的時候,就教我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