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還得進行更詳細的調查才行。”郭康也點點頭。
到底需要補充多少,他暫時還沒有概念。他那個世界,人們對羅斯地區的了解和詳細調查,一般都是19世紀后期以后了,不見得能代表現在的情況。
按后人的計算,到19世紀末,普通羅斯農民,每天的能量攝入大概是2600卡路里,可以說非常的減肥。但這些人,又必須從事重體力勞動。
因此,平日里,農民會字面意義上地躺平,每天能閑就閑,盡量減少任何額外的熱量支出。只有在關鍵的時候,才會下地賣力勞動。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盡量減少直接累死的概率。
這種勞作模式,自然別想有什么高效的產出。適合“放養”的燕麥、黑麥之類,也就成了首選。除此之外,當地人還會種植一些更加方便的作物,盡量減少照顧田地需要的運動量。比如,他們就長期流行種植馬唐。
這種東西也叫馬唐草,和狗尾巴草有點類似,都是谷物的近親。在塞里斯,這種東西是被視為田間雜草的,但在羅斯大地,它確實是一種作物。
馬唐的生命力比較頑強,也不怎么需要照顧畢竟它就是雜草。它那點產出,也和萬年前,那些未馴化的禾作物祖先差不多,大致屬于雜草的水平。由于主糧無論種多少,都會被收得差不多,區別不大。而羅斯大地也不缺少空間。所以,這種完全不費力氣,但多少有點產出的草,還是可以帶來點額外收入。而這,已經很不錯了。
當地人會采集它們的草籽,拿著去古未遠的工具,加工這種去古未遠的作物。他們的農業,也因此長期處于這種怪異的狀態。
雖然對那里也沒有直接了解,但郭康解釋了一通之后,皇后也覺得有道理,就沒有反對。她思考了下,問道“既然這樣,那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么”
“大致上就這些了。”郭康說“我們必須對當地人移風易俗,讓他們也真正地羅馬化。而這種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剩下的,就只能交給時間了。”
“我們要一直支持他,才能把這件事做好。”狄奧多拉也趁機向母親說道“這種計劃,就看執行起來能不能保證政策穩定了。能做到這一點,或許比多給點錢還有用。”
“你這話說的,康斯坦丁也不是外人。”皇后笑道“我們為什么不支持他啊。”
狄奧多拉看起來很高興,熱情地抱住母親,親吻了一下。
而郭康則搖了搖頭。
這樣說,搞得他好像是借著狄奧多拉的關系,實現自己陰謀的小人一樣。但是,他覺得,這明明都是大實話。
一個地區的人,往往會因為歷史原因,形成某些習慣,只靠自己是很難改變的。當年,紅帳汗國的玉米先生,就考察過農業的情況,最后發現,大家還是只能種那些生命力旺盛,好種、好活、好收的作物。
他嘗試在國營農場推廣甜菜,然而這種作物比較脆弱,必須小心處理,結果就是農場里的甜菜都出不了糖。他還發現,莫斯科郊外的河灘,比較適合種植蔬菜,所以希望加以推廣,但當地人還是只種大麥、小麥,因為這些作物處理起來相對方便,施肥、收割之類的工作,都是開著機器轉一圈就行。而蔬菜就太麻煩了,大家種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