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二九
“之后的諸子百家,很多都接受過儒家的教育。他們采用的文獻,也都是源自周王室的經典。所以即使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大家的基本思想也是相同的,都在追求禮記所說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后世歷史的發展,也正是這個方向。而希臘這么多先賢、哲人,卻始終沒有做到。他們空有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卻沒有這一群文化上的盜火者啊。”
“你看之前的希臘王朝不就明白了么。他們的高等教育其實很發達,在被歐洲人自己占領和破壞之前,整個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一直在君士坦丁堡,這地方就是名副其實的文明燈塔。哪怕是十字軍之后,君士坦丁大學和教會大學也一直開著,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呢。因為歐洲人自己,雖然也在拙劣地模仿,想要建立自己的高等學府,但也始終拿不出能取代他們的東西。”
“玄英有很多這種書。”歐多西婭說“但他自己不喜歡看正經書,反而喜歡亂七八糟的知識。有時候,必須要背書,去應付老師和家長,我就只能勸他,甚至自己先看完,然后帶著他去讀和背誦。時間長了,我自己都記下來很多。”
“孔夫子開私學之后,傳統血緣貴族對知識的壟斷就結束了。在這之前,是血緣決定貴族身份和知識,而在這之后,知識也可以決定貴族身份和貴族血脈。”
“那不是正經人干的事啊。”朱文奎直言“其實按我家的規矩,有官身的人就不應該碰這種事情。可惜大家都管不住自己”
“我確實學到了不少。”歐多西婭說“只是,學到的這些歷史規律和常識,讓我更加絕望了。”
“我們這幾個家族,之所以能維持下去,其實并不是靠割據和壟斷官職,而是因為這邊的人缺課太多。這種環境下,投靠我們,就能得到更好的資源。我們其實和漢朝那些世族一樣,靠的是掌握一門經學來保持地位,只不過我們的經比較雜,包括了軍事、工程等等各方面的知識。而這些門生故吏,則圍繞著我們進行國家管理,雙方互利互惠其實也是沒辦法,誰讓這邊的普通人,缺的實在太多了。這都幾十年了,我們羅馬的基礎教育水平,也還是這個湊湊乎乎的狀態呢”
“相比起來,中原那邊的基礎實在是太好了。”他嘆了口氣“我當初聽古人感慨,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覺得是不是吹過頭了。但了解了泰西的情況,才感覺這樣的人真的難得。”
“你都是從哪看的”郭康問。
“你們了解娼妓么”她也不遮掩,直白地問“底層的女演員,其實就是稍微高級那么一些的娼婦。甚至,連這個高級,可能都是個噱頭而已。如果接觸過那些女人,你們就可以直接理解她們的生活狀態了。”
“當年孔夫子去成周進修,從周天子的圖書館里,抄走了一批作品。按理說,這本身就是違反禮制的,他卻明知故犯,不知怎么說服了圖書館的管理者,把這些典籍傳入民間。后來王子朝之亂,周王室的典籍從此散軼,這批帶出來的部分反而流傳開,成了后來的教材。”
“會鬧病的。”曹建指出“我看好多幫派打手,都喜歡仗著自己那點收費的權力,找那些娼婦發泄,結果,基本上人人都帶病,往往幾年過去,就算沒死在火并中,也會下身潰爛,疼痛而死。說實話,我覺得還是別拿命賭了。”
“我的出身,稍微調查過的話,應該知道。我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則希望我能盡早發揮作用。當然,你們應該也知道,劇團里的女性,大概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孔子和蘇格拉底都沒能實現政治理想,一個逃亡,一個身死。但荀子的徒弟們,卻比亞里士多德的徒弟們,創造出了更加深遠的影響。我在想,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