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過節方式,就是羅馬尼亞教會推行的。基本上,看大家哪天過圣誕節,就知道他們更傾向于哪個教會了。
總而言之,這個歷法還很粗糙當然,羅慕路斯和早期羅馬人,自己就很粗糙,也確實拿不出多少像樣的文化成果。
這個原因還很弱智制定新歷的希臘和埃及學者,把歷法教給羅馬人的時候,告訴他們規則是“每隔三年置閏一次”。然而羅馬祭司們依然缺乏專業水準,給理解成了“每三年置閏一次”。就這樣,幾十年間,整個羅馬沒一個人發現不對勁。一直到屋大維當政了20多年,想起來去看一看,才驚訝地發現已經差了這么多了。
而說到底,這里面的競爭,其實是歷法的競爭。
在英格蘭人的編年史里,同時在使用三種歲首算法,包括以九月下旬的羅馬傳統“課稅日”來計算。后來還流行用圣母受孕的“天使報喜日”為歲首,然而英格蘭人不知道為什么,似乎是因為算錯了,把“天使報喜日”放在了圣誕節之后,導致年代排序一片大亂,出現了天兄出生在圣母受孕之前的離譜結果。然而當地人也沒人發現,就這么還傳播開了
努馬宣稱自己的妻子,是一位名叫厄歌莉婭的寧芙女神,在她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把神職人員的編制確定下來,將祭祀活動規范化,禁止隨便制造神像,尤其是人和動物形象的偶像。此外,他在任期間,一直努力消除羅馬人和薩賓人的文化差異,并且把法律明確下來,界定了公有和私有財產的界限。最重要的灶神神廟和雅努斯神廟,也是這時出現的。
在羅慕路斯統治期間,發生了劫奪薩賓婦女的事件。雖然羅馬人聲稱這件事最后通過調解解決了,但實際上,可遠不止女人勸架這么簡單。從結果看,羅馬人被迫給薩賓人大量政治權力,乃至接納薩賓人擔任元老。到選王的時候,也選舉了薩賓人努馬龐皮里烏斯擔任第二位國王。
歷法在中原,是具備神性的,就像其他教權一樣,被朝廷中央牢牢掌握,以至于經常有禁令,不準民間觀星、占星。究其原因,是因為歷法和農業息息相關。
雖然名義上,羅馬人一直在依照這種說法,祭祀羅慕路斯,但羅馬人對于宗教和神祗的態度,本來就比較實用,也不太忌諱。李維和普魯塔克都直接記錄說,應該是元老們趁亂刺殺了羅慕路斯,并將尸體肢解藏匿。這種說法,從歷史角度來看,可能性更高。
還有一些國家則開始復古,使用國王即位的日期作為歲首,也開始“元年王正月”。把天兄和教會丟到一邊,用國王執政年數來紀年。實際上,一直到郭康所知的21世紀,英格蘭的正式文書里,都還是以國王紀年為優先。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解釋說,為什么要強調“王正月”,因為這贊揚了天下的統一。因為正月是歲首,而歲首在何時,不同朝代是不一樣的。只有實現了大一統的君王,才有權威規范天下的歲首所在。歷法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12個月的歷法,也是這個時候,參考了希臘人的成果確立的。據說厄歌莉婭親自教會了羅馬人,讓他們知道了月亮的周期,以及年份、月份之間的差異,并且指定了一些特殊的神圣日期。自此,羅馬人才學會了如何置閏,以對齊月份和年份。
而羅馬大祭司這個職務,也和整個社會文化一樣,宗教氛圍并不怎么濃厚。雖然名義上是個神職,但其實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員的晉升崗位。在實際執行中,他們經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執政官很合意,就會故意加個閏月,讓他多干一段時間;要是執政官不是自己這伙的,那就別想閏了。
臨近節日,村民都已經收拾好了屋子,準備了各種物資,讓村里也顯得熱鬧了許多。郭康發現,還有不少其他裝飾,也都在各家門口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