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型的蒸汽動力源”他想了想,說“這東西和我們的新炮一樣,本身就是個還在初始階段的東西。甚至,我們現在最好的活塞氣缸,就是用火炮同款技術,慢慢削出來的,這兩邊自己都還得搶機器用呢我看,短期內想推廣,也是不太現實的。”
“我們現在想要做的,是件很長遠的事情,我估計,得把這些分工的安排和配套的工具升級都琢磨透,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潛力,顯示出更大的優勢來。就像精度的問題一樣,光一臺機器這么做是不行的,得整個行業都規范起來,從頭到尾都保持一定的標準,才能更有意義。我們的工業,也需要眾多的機器和嚴密的組織方法。在這些完成之前,肯定只是個瘸腿的半吊子。”
“這種拆解,還是很講究的。不少工坊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像我之前雇的意大利鎧甲師傅,就會把胸甲、護臂這種大件交給學徒來打,自己專門處理肩膀、膝蓋這類關節活動部位。因為活動部位的制作難度,才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經驗和手藝的。”
“那,你去推也行。”郭康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說起冷笑話。
“要是從我自己的角度看,這樣也確實有點可惜。因為這個機器的實際效果,也不是成倍增加鉆的速度,而是減少人力參與的時間。所以,如果只有一臺在單獨作業,那么效率的提高,就還是比較有限,看不出質的差距,只是讓老師傅清閑了一些。”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怕朝廷全力推動,這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對于現在的小作坊來說,搞這些有點太難了。我們自己,都沒完全摸索清楚呢。現在這東西,就沒想好后續放哪。”
“意大利盔甲行業十分發達。他們生產的是整個歐洲都能通行的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愁沒買賣,利潤也很高,所以,發展的十分充分,工匠和工坊主也有動力去提高生產效率。但就算如此,他們的分工和規劃,一般也就到這種師傅、學徒級別。再細化的話,反而就太過了,無論工具還是組織方式,都跟不上這種要求。”
“也就是說,現在得有更多的機器一起用,才能讓工匠一直有活干是吧否則,效率就沒法拉滿了。”脫歡想了想,問道。
“織機已經算簡單的了。冶煉和金屬制造相關的機器,完全是另一個層次了。”郭康說“不止機器本身笨重又昂貴,動力源也得好好挑選,真要進行有組織的批量生產,就不能和現在一樣,用幾頭驢應付,更不可能和紡織一樣,人自己踩就行。”
“不止是工匠干活的問題了。人員組織其實是個很復雜的工作。”郭康搖頭說“真正想要增加產量,不止需要靠多個機器并行工作,還得同時建立起工作人員的管理體系,盡可能分解工序,讓不同熟練程度的工匠,在不同崗位上,做不同的事情。”
“那些大型的水力作坊,都有各種配套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有些本身就是水利系統的一部分,需要進行仔細的勘察選址。現有的水力設施,在我們的工坊系統中也非常重要,早就被各個項目瓜分一空了,也不可能直接叫人家讓出來。”
“我也沒那么多時間,不過你要是急著自己帶兩桿槍,我也可以幫忙試試”狄奧多拉似乎真的考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