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的辦法是,先在那邊,找機會建立一個落腳點,然后慢慢經營,擴大影響。無論對吳王府,還是對羅馬方面來說,這都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倒是大實話。那他想選哪里?有可行性么?”脫歡問。
“就在南方找個港口就行。馬賽那邊,當年不就是傳統的希臘城市么。”郭康說:“他認為,法國雖然大,但各處的差距也不小,大體說來,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別對待。”
“最北的那塊區域,他按習慣,稱為"北圻"。”郭康找出來個圖,介紹說:“這地方,之前一直是蠻族地區,現在也有很大一塊,是英格蘭控制,或者地方貴族、乃至神羅諸侯覬覦的。這種地方就暫時不要介入了,讓他們自己去管就行。”
“法國南方這一帶,是另一種文化風格,語言、習俗、乃至教派信仰,多少都有不同。這地方一直以來,受羅馬和希臘影響都很大。一直到近代,在那邊造反的清潔派,據說都是希臘來的。而法國在這邊的統治,也不是特別鞏固。從這種地方動手,肯定要輕松一些。”
“另一個對這里有興趣的,是伊比利亞那邊的勢力。西邊的阿拉貢王國,也一直想要控制法國南圻,而他們正好也是我們的敵人,在早些年,我們進軍意大利的過程中,就爆發過沖突。既然這種矛盾完全無法避免,我們就不用遮掩了。”
“所以他覺得,法國南部和交趾南部,情況似乎也差不多。就像無論誰控制交趾南圻,都必須和高棉、寮國作戰一樣,無論誰占領法國南圻,估計也免不了和阿拉貢王國動手。而我們現在南下、西進,走北非發展的戰略,是可以和這個策略聯動的。如果能在南方牽扯他們的精力,就可以讓這些人放棄東進意圖,讓我們可以專心對付其他敵人。”
“還能這么類比……”脫歡感覺有點新鮮:“這人好像還挺喜歡動腦子的。我們回頭倒是可以想一想。”
“他……”郭康想了想,說道:“能和元明周旋的人,肯定有點本事的。對付歐洲土貴族肯定夠了。”
“除了貴族,還有國王什么的。”脫歡說:“王室那邊,怎么應付比較好?”
“我們可以在巴黎到奧爾良那邊,之前王室統治的核心區域,組建法國中圻政權,繼續扶持他們,成為緩沖國。”郭康說:“當然,英格蘭人估計不會甘心的,不過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加以利用。反正我們的目標,暫時也只是影響和控制南圻就可以。”
“這件事,他們可以先去準備。正好,吳王府那邊,能接觸不少人,我們也可以多調查一下,了解下更多情況。另外,黎利也在和元人談判。爪哇那邊,有不少交趾人,對他們的統治并不滿意,但也不想去投明朝。這些人很多都是大族地頭蛇,所以有文化的人,反而還是不少的。”他告訴脫歡:“黎利想把這些人聚集起來,也到泰西,爭取在法國干一番事業。”
“他們還在想這件事。”脫歡意外地說:“這幫交趾人,怎么這么糾結法國……”
“我也不知道,反正先觀察下吧。”郭康建議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