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安茹的查理后來去打你們了……哦不對,打希臘人去了。那會兒,還是尼西亞王朝和巴列奧略王朝來著。”里德萬想了想,說:“他往東打去了。”
“安茹家族占領了都拉斯周圍的區域,宣稱自己是杜拉佐公爵。之后又更進一步,宣稱自己是整個阿爾巴尼亞的國王。”喬安娜點點頭,說道:“這兩個主要頭銜,就是這么來的。”
“不過,因為在巴爾干的擴張,安茹家族和希臘人也發生了多次沖突。他的對手,是巴列奧略家族的皇帝米海爾八世。狡猾的米海爾假意屈服,聲稱要做出各種讓步,實際上卻一直在謀劃陰謀。而查理和他背后的羅馬教宗,在這方面明顯缺乏能力,結果都被米海爾耍得團團轉。”
“在阿爾巴尼亞站穩腳跟沒多久,西西里晚禱事件就爆發了。至今,學者們都普遍認為,是米海爾在背后支持這一切。希臘海軍趁勢封鎖了意大利和巴爾干之間的航線,阿爾巴尼亞王國也縮小到了只剩都拉斯周圍。查理離開西西里,逃到那不勒斯,不久之后就死了。”
“之后,安茹家族就陷入了長期的內斗。”她繼續介紹道:“查理的兒子后來繼位,稱為查理二世。他娶了匈牙利的公主瑪麗——這應該是你們的熟人,因為瑪麗的祖父,就是和蒙古人交戰,結果慘敗的貝拉四世;她的外祖父,則是被蒙古人追得到處跑的庫曼人首領可泰安汗。”
“這個時候,匈牙利的阿帕德王朝嫡系絕嗣了,只能推舉一位身份尷尬的遺腹子繼位。查理二世和瑪麗因此聲稱,現在的國王只是個私生子,無權掌握權力。國王應該是自己的兒子。他們對此寄予厚望,還給兒子專門起名叫‘查理馬特’。但很多匈牙利貴族并不承認,雙方因此爆發了沖突。”
“直到后來,新國王也無后而終。這時候查理馬特也去世了,得以登上王位的,是他的兒子查理。不過,因為反對者眾多,為了說服眾人,查理二世還是把兩個國家分開了。長孫查理則被剝奪了那不勒斯王國的繼承權,轉而留給了三叔‘智者’羅伯特。從此以后,安茹家族又分成了兩部分。”
“那不勒斯這邊,‘智者’羅伯特只有一個兒子,而且先于他就去世了。羅伯特很是傷心,決定突破傳統,強行扶持大孫女繼位。這就是后來的女王喬安娜。”
“這怕是要出事兒啊。”羅貫中很是驚訝,都忍不住直接插嘴了:“好在沒有幾個叔叔,要不然……”
“是的。這個安排,讓所有有野心的人,都行動起來了。”喬安娜說:“那不勒斯之前從未有過女王,為了讓大家能夠接受,老國王承諾讓女王的丈夫主持國家,可以想象,這會引發多大的混亂。”
“眾多勢力都想安排自己人當女王的丈夫,從而控制這個國家。其中,就包括匈牙利一系。”她介紹道:“雖然兩個國家的貴族們反對合并,但匈牙利的查理,一直不甘心就這么失去一個王國的控制權,因此著手安排自己的長子和女王結婚,想要殺回來。但那不勒斯人很抵觸他們,女王也不喜歡這位王子。在之后的沖突中,王子死于暗殺,聯姻也隨之失敗了。”
“而匈牙利的查理的另一個兒子,就是經常和你們交戰的路易一世。他對于兄長被殺一直極為不滿,為此還率領軍隊攻打那不勒斯,殺死了眾多政敵。但這時候,黑死病爆發了,匈牙利軍隊只能匆匆撤離,沒能控制住這里。”
“他們雖然離開,但其他國內勢力還在。喬安娜女王沒有叔叔,但是卻有叔公。來報仇的匈牙利人離開后,叔公們紛紛站了出來,認為自己才應該管理國家。塔蘭托親王和杜拉佐公爵,分別站在法國和匈牙利一邊,試圖利用外國軍隊,支持自己的統治。”
“就這樣,漫長而血腥的內斗開始了。親族相互殺戮,許多分支都因此斷絕。”喬安娜感慨道:“女王自己頗有野心,一直想要自己掌握權力,為此前后換了四任丈夫。要么是她自己涉嫌殺害的,要么是被其他敵人殺死的。但最后,她卻發現,強大的丈夫一定會有獨攬大權的欲望,而弱勢的丈夫又擋不住蜂擁而至的敵人。她也試圖利用王族的威望,培養自己的勢力,但老貴族們根深蒂固,她的手下也抵擋不住大國的軍隊。一切努力,都在四處橫行的貴族和雇傭兵面前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