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地人的擔憂,汗廷也在一直想辦法。首先想的,還是按照老思路,喊東邊帖木兒汗國來幫忙,讓土庫曼人不敢隨便西進。
但是,沙哈魯那邊,現在也沒有多余的力量了。
之前,各路元政權的使者,已經多次前往撒馬爾罕,和他們接觸,希望能聯手起來,再攻打一次印度。沙哈魯朝廷對此頗有興趣。
印度的富庶,大家都有所了解。早些年,帖木兒攻入德里,就狠狠發了一筆大財。不過老皇叔的治國能力有點……堪憂,去世之后,政權立刻陷入內亂。等到沙哈魯收拾殘局,已經無法恢復當年那種四處征戰的實力了。所以很長時間,都處于收縮種田的狀態,連去印度提款的頻率,都小了很多。如今又有了找上門的友軍,自然會樂意。
郭康聽說,現在東方的形勢也在趨于緊張,各個勢力都在爭相擴建水師,之前的短暫和平,應該很快就會結束了。
按多方打聽到的情報顯示,唐賽兒造反許久之后,地方已經完全控制不住情況,應天府那邊才得到確切的消息。朝廷為此十分震怒,據說朱天平合罕本人,都少有地對群臣大發雷霆。郭康從使者帶給朱文奎的諸多文件里,還看到過關于那件事的詔書。
合罕說,太祖奉天命而逐韃虜,光復華夏,王師遠至漠北、南洋,所到之處,強敵大盜也無不披靡,大部分敵人都被消滅、驅逐。此后,已經沒有那么多大戰的需求了。因此,他效法文帝、景帝,希望與民休息,恢復國力。百姓減免負擔的需求,不是特別影響國家大計的,都給予優免;士大夫辦事不力,有自己苦衷的,都不會過于苛責。
然而這些年下來,百姓的負擔沒有減輕多少,倉儲也并沒有文景時那樣充盈。國家的力量,遠沒有漢唐時強大,至今都無法制服叛軍,威懾四夷。官吏反倒變本加厲地貪贓枉法,欺上瞞下,情況倒是比漢朝的時候嚴重得多。
他為此夜不能寐,親自前往宗廟祭祀謝過。還和太祖時的賢人、長者交談,尋求建議。老人們都說,“小子,恭敬地記住你先父的德行啊!”因此反思下來,覺得這確實都是他自己德行不足,不能讓士大夫自覺地奉行王事,以至于出現了這種局面。今后,還是要尊奉太祖的教誨,學習先賢和長輩的經驗,用更好的方式來治理國家。天下的藩王、有司、百姓等待,都要以此為教訓,不能再重蹈覆轍。
這文書發的到處都是,朱文奎也邊也得到了一封。當然,原文沒有這么直白,還是專門潤色過過的。脫歡還專門問朱文奎里頭的意思,朱文奎想了想,告訴他,意思就是“一直不管,忘了我也姓朱了是吧”。
內容姑且不論,之后的反應還是很大的。據爪哇元那邊說,這之后,沿海區域,各個造船相關的地方,眾多高層官吏都被株連,大多遭到誅殺、貶謫。
但是,造船、航海,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是隨時都能從其他地方調人任職。由于主管官員一時空缺較多,朝廷只能從基層臨時提拔有管理能力的官吏,破格任用表現突出的匠戶和百姓。
由于專業從事管理工作的士大夫缺位,各港的造船效率很快提升上來。
這些“老航海”消失之后,明朝開始以極快的速度,籌備一支史無前例的大艦隊。由于動靜很大,周邊各個國家,都知道這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