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指揮官們認為戰斗不會太艱難,因為從之前的經驗看,埃及地區的抵抗并不強烈。當地軍官和官員,基本都是希臘來的外來戶,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前途和利益,經常彼此攻訐,相互之間充滿錯綜復雜的派系斗爭與個人恩怨,鮮少有人優先考慮帝國的利益。”
“軍隊里的士兵,不少都是本地的科普特人,信仰受當地文化影響很大的科普特教會。不過,雖然名義上都是公民,但他們的提拔一直受到希臘貴族的壓制,很難混出頭。而且,之前的教派糾紛中,科普特教會還遭到了打壓和排擠,在大公會議上被開除了出去。因此,很多人對羅馬頗為不滿,沒有什么戰斗意志。”
“所以,之前的多次戰役,最后都是通過談判解決的。埃及人寧可屈服于新的外來者,也不想繼續服從君士坦丁堡。哈里發軍隊則保證,只要他們繳納吉亞茲稅,就不會去騷擾他們。就這樣,從亞歷山大到內陸,很多地方都望風而降。”
“不過,在俄克喜林庫斯集結起來,進行抵抗的,應該是那些無論如何都不愿投降的人。之前的招撫,等于把這些少有的、堅定擁護羅馬的人給篩選了出來。他們還從南方求援,得到了努比亞人的支持,然后在城市附近大興土木,把城池建成了一座軍事要塞。”
“發現談判不好用之后,哈里發派遣最善戰的將軍哈立德,親自督軍攻城。但羅馬人的防御工事太難對付,只能一點點硬啃,因此即使派上了精兵強將,損失也非常巨大。”他搖搖頭:“到底有多少損失,大家有各種說法,但僅僅是城里的烈士公墓,就埋葬了成千上萬的陣亡士兵。”
“我們的教義里,一般是這么算的。”他想了想,解釋道:“見過先知本人的追隨者,被稱為‘薩哈巴’,是為第一代圣門弟子;跟隨至少一位第一代弟子學習過的信徒,被稱為‘塔比因’,也就是繼承者,這是第二代圣門弟子;第二代弟子的徒弟,叫做‘塔比-阿爾-塔比因’,意思是繼承者的繼承者,這就是第三代了。這三代人,被合稱為‘薩拉菲’,在教法學里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
“而這座城市的公墓里,埋葬的第一代圣門弟子,就有五千人。其中包括了第四任哈里發阿里的兄弟,第一任哈里發伯克爾的幾個兒子、一個孫子,以及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兒子,還有倭馬亞王朝第一任哈里發穆阿維葉的兄弟。”
“怎么填進去這么多人的?”使者很是驚訝地說。
“可能是強攻堅固工事導致的吧。阿拉伯軍隊很長時間里,都缺乏攻堅能力,占領大城往往靠對方自己提前崩潰。”老海膽推測道:
“最后能攻克城市,估計也不是單純因為軍事原因。因為現在,城里還有個‘七少女穹頂’禮拜寺——據說,當年攻城的時候,有七個科普特少女冒險跑出城,給阿拉伯軍隊指路。為了紀念她們對征服城市所做的貢獻,才興建了這座寺院。否則,只怕還會更難打的。”
“還有這么多歷史故事啊。”伊德里斯感慨道。
“埃及這地方,到處都有典故。”老海膽回答:“這些歷史都是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才要去研究,來從中得到知識和經驗。不過這次么,進攻方應該是要倒過來了。”
“我倒覺得,這里如今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用來對抗的依仗了。但是,能減少一點損失,還是盡量少一點吧。”
“就是不知道他們聽不聽。”伊德里斯表示懷疑。
“謝赫不知道,城里的埃米爾大概率是聽的。”老海膽說:“我們已經和他們聯系好了。到時候先偷偷混進去,和他們談一下,然后再說后續的事情。”
“帶一堆女人的衣服,是這個意思么?”伊德里斯驚訝道。
“是啊,現在還有不少人依然在搖擺,我們還是低調一點。”梅爾特姆告訴他:“下午出發的時候,就把那些頭巾袍子都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