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西南一百多里的位置,一支車隊正在鄉間小道上緩緩行駛。
杰士卡坐在一輛輜重車上,皺著眉頭,看著手里的一摞信件。這時,一名騎手扛著“吳”從后面跑來,老遠就喊道:“楊指揮!你的信!”
旁邊,一個騎馬的副手轉頭迎上去,接過信筒,看了看上面的封泥。
“還是世子的。”他把信筒拋給杰士卡,說道。
杰士卡伸手接過,麻利地打開,看了一下,對眾人說道:“世子他們已經到了東村了。我們加快速度,中午之前抵達河邊,把水取好。另外,過了河,就出了青石縣地界,到了黃林縣了。他們的向導來了么?”
“應該已經在路上了。”副手告訴他:“早上,黃林縣的馬特修士派人送了信過來,說向導和物資都已經備好了,他們的隊伍正在往河這邊出發,估計也是中午就能到。”
“我看一下……”杰士卡打開了地圖。
他之前在波西米亞待了很長時間,不過都是在老家,或者布拉格附近,這個方向來的不多。而且,這里的行政區劃,設立也沒有多久。不看這個輿圖,他自己都不知道邊界在哪里。哪怕當地人,對于這些都不是很熟悉,平日里也更多依賴河流這樣的標志物。
大概兩年前的時候,吳王派遣使者來到這里,邀請路邊的幾個村子投奔大明。大家對此一頭霧水,但使者告訴他們,這一路的村子都加了。只要歸順大明,陛下就會派人來,理清田畝和稅務,就不怕老爺來亂搶東西了。今后遇到水源、耕地的爭端,也可以去他們那邊調解,要比伯爵的法庭公正很多。反過來,其他地方的人都歸順了大明,就這邊不參加,那今后肯定要吃虧的。
大家覺得挺有道理。當地幾個村的頭人,還設法打聽了下他所說的,其他那些村子的情況。發現人家真有這些好處之后,他們短暫互相商量了下,就決定加入這個叫“大明”的農村互助組織。
很快,大家發現,朝廷沒事兒就組織大家修路,給他們發鐵農具,有時候還派人來削藩,把附近的土匪領主都給打老實了。于是,大家就逐漸產生了認可,還有意無意,就給親戚朋友做宣傳。漸漸地,全縣的村子,都加入了進來。
人口和地域增加之后,為了更進一步的管理,朝廷專門派遣大員前來巡查,準備設立州縣。吳藩的重臣黃子澄親自帶隊來到這里,編訂圖籍,還要進行劃界。
不過這里是胡斯學說的主要影響區,那會兒黃子澄剛被胡斯派的教士們打了一頓,在這邊疑神疑鬼的,也不敢多說太多,就把具體工作都丟給手下的官吏,宣稱自己要把精力放在勘察山川地形上面,然后天天跑去游玩。回來之后,再根據收集來的俗名,勘測到的地形走向,還有采集到的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開始給這些地方起名字。
雖然軍政能力很一般,但黃子澄似乎很擅長采風和文學創作。他起的漢文地名,含義乃至發音,都和當地有所關聯,不管是原創還是翻譯的部分,都相當巧妙。而且,工作之余,他還一時技癢,把這些地方的民俗故事,也順手進行了編纂、改寫,還整理出了冊子,說這是自己的雅興,到處發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