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間,赫維茲達還和杰士卡當過同事,兩人都在波西米亞宮廷里,受王后、巴伐利亞的索菲亞雇傭,作為軍官提供服務——之所以跟著王后而非國王的軍隊,是因為瓦茨拉夫天天就知道玩,從來不管事,王后的政治地位,跟守寡差不多,連對抗西吉斯蒙德的軍隊,都得她自己出來組織……
西吉斯蒙德一有機會,就來欺負嫂夫人。因此,他倆當時也并肩作戰過。后來王后一方落敗,瓦茨拉夫也被西吉斯蒙德抓走了,大家只好散伙,這才各奔前程。
在布拉格的這段時間,市民們的態度讓赫維茲達很寒心。這些人似乎沒有任何原則,今天狂熱地支持這個人,明天就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開始大肆辱罵和批判他,然后又開始狂熱推崇另一個人物。最開始,他們也和胡斯派合作,希望能保證波西米亞人的利益。但很快,布拉格市民又厭倦了他們,覺得這些人都是些宗教瘋子,影響了與西吉斯蒙德的談判,開始驅趕他們。
赫維茲達因此認定,這些人是成不了什么事的,于是離開了布拉格,回到了塔博爾鎮,負責訓練新兵,一直到這次大家突然打起來。
對于這次的情況,赫維茲達認為,還是要看吳王府對這次戰爭,到底有什么構想,需要打到什么程度。因為之前的戰爭,說實話開啟得很倉促,他其實都不太清楚為什么吳王會唐突跟敵人打起來——胡斯神父遇害之后,他好像比塔博爾山上的狂信徒都激動,人家都沒急著把大貴族全都罵一頓。
因此,這幾個月以來,似乎都是因為敵人來打他們,所以他們必須防守和反擊。但是,總不能一直這么以應付為主,需要明確一下目標才行。
胡斯派和波蘭-立陶宛聯邦,尤其是立陶宛那邊,關系其實一直挺好的。雖然大家也知道,和大貴族的關系,并不是個什么可靠的東西,但按照常理,也不至于為此多線開戰。
從目前的情況看,讓對方直接認輸投降,估計有點難度。但連打帶談,迫使他們接受現實,戰后不要再來這邊惹事,還是有可能的。經過昨天一晚上的戰斗,他們想必也知道這邊不好對付了。胡斯派這邊可以派遣使者,去和他們談判,要求他們回去——不是還有條頓騎士團或者羅斯人么,非要來打這邊干什么。
不過,也有頭領表示反對。普洛科普神父的弟弟小普洛科普就認為,如果戰前大家談判,那么還有戲;到現在這個份上,還有什么好說的?
戰前,他兄弟倆又不是沒試過,結果波蘭人不顧舊情,不管他們三番五次的辯解和請愿,非要說塔博爾派都是魔鬼和異端。現在他們已經就進行了充分的輿論宣傳和思想動員,要停下來,估計內部自己人都不樂意。
而且,這些人之所以非要跑到波西米亞來,有一部分原因,肯能就是為了避免加入同時在進行的東征。也就是說,這個結果本來就是黨爭導致的。那么,再去勸他們,估計也沒什么用了。
至于其他軍官,就怎么想的都有了。波西米亞南部各州的軍官們不太想打,因為擔心如果損失太大,之后恐怕沒法壓制其他敵對力量,而且現在西吉斯蒙德的主力還不知道在哪呢,如果老吳王那邊又戰敗,估計也得大家去幫著打。這樣看來,還是能糊弄走一個敵人,就先糊弄走一個。準備的時間越長,他們這邊的優勢就越大。
但“模范團”的蒂羅爾人卻覺得無所謂,甚至希望多打一些,好獲取更多軍功。因為他們覺得,之前的戰損是可以接受的,敵人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強。而且就算損失大,大家也可以收縮回去,靜養一段時間,因為敵人同樣會遭到重創,不可能頂著戰損硬上的——他們作為最早跟著吳王混、基礎設施和基層管理做的最完善的地方之一,非常清楚自己在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上,比敵人有多大的優勢。到了這種拼戰損、拼恢復能力的階段,反而是他們優勢最大的領域了。
朱文奎最后問唐賽兒,她有什么看法,不過唐賽兒很氣的樣子,也沒有回答。正在尷尬的時候,讓娜女俠主動出來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