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對于神羅、波蘭等國,最大的技術代差,其實不在戰場上。這些年,他們最大的技術突破,其實也不是這些火炮。
真正投入了最大精力,也讓他們獲得最大收獲的,其實是郭康搞得那幾個的“大便堆”。通過這些年的嘗試,那些硝田已經開始穩定出產。而按郭康的說法,這還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據郭康說,硝田也和耕地一樣,需要常年調養,而成熟硝田的產量,相比而言是很驚人的。按照塞里斯經驗,一畝農田大概可以出產二三百斤糧食,而一畝硝田可以出產多達一千到兩千斤的硝。
因為在塞里斯,最巔峰期的制硝手工業,同樣不是在明清,而是在工業化之前的黎明。極盛時期,太行山區的1000個熬硝工人,一年就生產了70萬斤火硝。硝石的價格跌到一斤硝換13斤小米,而就算這樣,利潤依然高到可以養活大批私營作坊,去繼續擴大生產。官府記錄產能的文件,甚至要專門提及給這些人做思想工作的事情,因為熬硝佬太有錢了,開始裝逼看不起其他老鄉……知道這些數據的郭康,當然對于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
雖然這邊暫時沒有這么高的技術,但黑海沿岸能獲取大量水產。那些價值不高的部分,都可以丟硝田里處理,補足原料。再加上主動找礦,開采硝石,這幾年來,他們的火藥產能還有繼續提高的潛力。
最早試試,而從去年開始,郭康已經主動去到處宣傳推廣這些工藝了。早之前,狄奧多拉等人還覺得他天天帶著一幫教士玩穢物,不知道在想什么,可能只有斯拉夫人才能理解吧。只是實在管不住他,只能由他來。這兩年,成效逐漸顯現出來,才少了很多質疑。
所以,郭康和朱文奎這些人,在策劃戰爭的時候,思路就已經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樣了。這么寶貴的火藥,他們安排起來,也毫不吝嗇。而在這背后,就是因為技術突破帶來的巨大信心。
在朱文奎的催促下,為了保住獎金,炮兵們立刻賣力工作起來,打出了在這個時代稱得上瘋狂的射速。一輪又一輪炮彈,沿著不同路徑,飛向敵人軍陣,把一個又一個陣型轟的七零八落。
又打了幾輪之后,朱文奎下令停火,而唐賽兒那邊,這次帶出了數百人。他們和之前一樣,剛脫離陣型,就四散而去,用規模大了好幾倍的兵力,再次沖擊和試探敵人。
唐賽兒這次喊上幾十個手下,還是朝著軍旗那里撲去。敵人立刻從混亂的陣列中,調集還能動用的兵力進行還擊。因為擔心他們直接沖入陣型,情急之下,幾個貴族軍官打扮的人,親自帶著一批手下,向他們進行反沖鋒。騎兵混著步兵,亂哄哄地也朝唐賽兒等人奔來。
這次,唐賽兒沒有選擇回轉回去,而是驅馬上前,直取那個領頭的軍官。對方也挺起長矛迎戰,穩住矛尖,對著她胸口刺來。唐賽兒立刻揮槍,往右一甩撥開矛頭,然后借著回彈,再向左一抖,正中項下。一股血直噴出來,那人直挺挺向后仰落。
不過,他還沒有摔倒地上,其他人就已經趕了上來。一時間,七八桿長矛都在往唐賽兒身上戳。她立刻起身,踩在馬鐙上,向旁邊扭身,避開幾個威脅更大的攻擊。至于其他的,就借著盔甲硬吃下來。
在小跑的馬背上,哪怕鐵甲擋住了長矛,沖擊力也是夠受的。好在唐賽兒已經習慣了,不但沒有疼得發懵,還立刻反擊,把長槍都舞出了花。
正前方一個騎馬的貴族,剛一照面就被她刺穿了腹甲,瞬間血流如注;槍身往后一收,砸在繞到后面的一個步兵頭上,讓他慘叫起來。借著這股力,唐賽兒又是向旁邊一甩,槍桿砸在一個穿著夸張外袍的人腰上,當場抽落馬背。隨即,她一拉韁繩,戰馬人立而起,把一個側面撲過來的步兵踹翻。
身后,其他騎兵也跟著她沖了上來。這些人都是她一路招募、一起戰斗過的老伙計,戰斗力很靠譜,直接把敵人的反沖擊給壓了回去。而見到己方占了上風,唐賽兒再次打了個呼哨,然后繼續往敵人陣型更深處沖鋒。
這里的人敵人密度更大,即使經過剛才的炮擊,也還有眾多人守衛。他們互相推擠著,往她這邊迎上來,甚至連剛才一度被嚇跑的敵人,見到這么多支援,也來了膽氣,開始回頭戰斗。
唐賽兒對此也沒有顯得意外,只是一刻不停地揮動武器,繼續帶著士兵往前推進。前方,人越來越近密集,逐漸堵住了路。有些聯軍步兵也反應過來,干脆直接去攻擊她的戰馬,甚至伸手去拽她。雖然后面的手下也在努力戰斗,但一時間,四面八方又都是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