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自己就在趁著瘟疫過去之后的恢復期,訓練新兵,建立組織,想要盡快在當地恢復秩序,然后帶著當地人加入到統一戰爭之中。因為很多時候,越是宏大的口號,就越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進來。而現在的口號,恐怕沒有比恢復秩序、統一羅馬要更加宏偉、更能被眾多不同的人群所接受了。因此,朱文奎他們在起草口號的時候,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
當然,如果真有個敵人,那么這種口號就不止是口號,更具備了非常明確的指向,以及能夠直接展示給大家的好處。這部分的效果,甚至要高于口號本身。
郭康還舉了個例子,說他們幾個以前跟著外公去南方玩的時候,路過克里特島,發現這里的歷史挺有意思。作為東地中海的重要中轉島嶼,這里雖然是東帝國故地,長期被羅馬直接統治,但歷史上,也多次被天方教勢力和公教勢力占領。
九世紀的時候,后倭馬亞王朝陷入分裂,盤踞在北方的公教勢力趁機重啟“再征服”運動。一些安達盧西亞的天方教領主,被南下的巴塞羅那和納瓦拉軍隊擊敗,被迫逃亡。其中一批天方教貴族,本來就是控制海港的航海世家,因此選擇了乘船出海,向東南逃亡到海島上。最終,他們輾轉航行,居然一路跑到了東地中海的克里特島,當起了海盜。
這個時候,東羅馬正在內戰。皇帝米海爾二世和皇位挑戰者、“斯拉夫人”托馬斯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內戰。米海爾最終保住了皇位,但東羅馬的海軍在內戰中損失慘重,已經無力保護海外領地安全了。趁這個機會,海盜們占領了克里特島,并且轉投了阿拔斯王朝,得到了哈里發馬蒙的承認,建立了克里特埃米爾國。
之后,東羅馬屢次發兵攻打,但每次都不能成功。而且問題一般不是最麻煩的登陸本身,反而是登陸之后的陸戰經常出問題。
那時,阿拔斯王朝雖然強盛,還和他們建立了效忠和庇護關系,但實際上并沒有給孤懸海外的克里特埃米爾提供多少口頭允諾之外的支持。但是,面對這個近在眼前的敵人,東羅馬卻連續吃癟,遲遲不能恢復。
實際上,歷次出征的軍隊都不算弱,但基本上每次都是孤軍深入,然后頓兵堅城之下,或者陷入和海盜埃米爾的游擊戰中,無法肅清敵人。等軍隊疲憊,就會被敵人趁虛而入,徹底擊敗。一直到近二百年后,尼基弗魯斯借助其他戰場勝利換來的時間,調集了一支規模絕對優勢的軍隊,甚至開發出了一種“登陸艦”,可以在艦艏打開跳板,直接把精銳的鐵甲重騎兵投放到岸上。就這樣,才壓制了敵人,完成了對克里特島的收復。至今,島上都有一些當時作戰的遺跡,可見戰斗之激烈。
大家對這個過程為何如此曲折,都有些好奇。當然,東羅馬這邊文化比較發達,歷史學者們對此也早有研究。當地接待的文員們介紹說,學界一般認為,是當地人的對抗態度,導致了收復的困難。
雖然這邊一直東羅馬的地盤,島上的人也都是說希臘語,但是,島上的人,對于羅馬的認同卻并不穩固,對于自己的文化也沒有多大堅持。所以天方教徒一來,就有人反水支持他們。其他島民,也很快就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和文明,被天方教同化了。羅馬軍隊到了島上,和到了敵占區,都沒有多少差別。很多將領都意識不到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是來收復失地的,因此處處被動,才導致這種尷尬的結果。
不過,這些人里,最有文化的郭康,卻對這個歷史研究結論持保留態度。他認為,這邊不止是希臘文化的核心區,甚至可以說是起源地之一了。克里特人要是都不認希臘文化,就沒有幾個“希臘”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