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她面無表情地轉身走回了屋內,就連門口的木門都懶得伸手,直接用腳一勾,哐當合上。
四周再次變得靜悄悄的,仿佛從來都沒有人來過一般。
可只有當事人才知道,這里方才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拉扯大戰。
看著眼前破敗的屋子,再想起那黑心的遠方親戚以及沒有職業道德的媒婆,姜秋澄頓時感覺頭痛得更厲害了。
村莊不大,環境更是單調閉塞,大多數的村民都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實日子。
姜秋澄看著自己瘦弱的身軀,再結合自己毫無勞作經驗的過往,覺得種田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凡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種田這事更是了。
農民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的,不管是往地里栽種什么作物,都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老天爺給面子,風調雨順的話,便能夠五谷豐登。可若要是老天爺不給面子,來個洪澇或者干旱的話,別說收成了,甚至都能影響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少種子都很頑強,在石頭縫里都能扎根發芽。可要想作物長得高長得壯收成可觀,就必然需要肥沃的土地,干癟的土地上是很難長出肥碩的作物的。
至于這最后一項人和,看似最不重要,實際上又占據了最關鍵的一環。
若栽種者不懂得管理,或者搞錯了方向,那就算是再好的天氣和再好的土地都無濟于事。
沒有合理的栽種管理就難以形成規模化的收成,零零散散的作物只能解決面前的溫飽問題,卻難以轉化為可以實際使用和兌換的財物。
很顯然,姜秋澄并不具備種田的體力和經驗,還隨時有可能失去可以栽種的土地。
要現在的她通過務農來換取糧食和財物,無異于癡人說夢。
綜合了各方的影響因素,姜秋澄絕對另謀生路,她要通過別的方式賺取財物,過上好日子。
既然種田這條路走不通,那田地便沒了用處。
既然沒用處,不如便將它兌換成可以使用的財物,好作為她下一步計劃啟航的籌備資金。
這個村子也不能再待了,只要她還留在這里,便會被有心人一直關注著。
不把她這塊“肥肉”吃到嘴巴里,那些人是不會甘心的,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緊迫的原因。
再者就是,留在村子里卻不下地勞作的話,那便也沒什么其他的活計可以做了。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小地方更有小地方的不好,對于姜秋澄這種不甘心于現狀的人來說,這個村莊無異于放大版的牢籠。
她得走出去,走到熱鬧的城鎮里,甚至走到更大的都城里。
人多的地方機會有多,只要她到了人口密集的區域,不愁找不到活干。
姜秋澄雖然不會種田,但畢竟有手有腳,還是能做些簡單的活計的。
她打算離開這里以后,先找個地方安頓下來,騎驢找馬,慢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想到這里,姜秋澄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沒想到剛瀟灑了一個世界,又重新回到了打工人的隊伍里。
沒辦法,誰叫勞動人民最光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