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照下來的火光之中,這三人瑟瑟發抖。
守將大怒。
爬上墻關的士兵遠眺山野半天,才俯身大喊“沒狀況。是誤報”
是誤報
守將半信半疑。
哨兵誤報還有可能,這烽火臺怎么會誤燃
誰會往那里面丟火種
守將只得趕緊道“滅掉烽火臺,滅掉它”
眾士兵手忙腳亂去滅火。
問題在于,這烽火臺經過了特殊設計,連油料都是特制的,一旦點燃即刻成熊熊大火,滅起來卻格外費勁。
這項設計就是為了防止敵人迅速撲滅烽火臺,導致訊號不能傳遞。
守將只能找來術師,將烈烈山風給控停,然后令士兵將關后放置的砂土成袋往烽臺倒壓。因為是四個烽灶都點著,火勢尤其旺盛,這么來來回回運了十三四次,火勢才漸漸熄滅。
在這期間,哨兵指著東方道“龍嵴關的烽火也點上了。”
烽火相連的意思,是龍喉崗為第一棒,這里只要燃起烽火,往東每一個烽火臺都會立刻點火。
這里點了四烽,往東傳出去就是四烽,一點都不能差錯。
出了龍嵴關,西芰幾乎都是平原,再傳幾個烽火臺就到都城。
守將一顆心都涼了,只得找人飛馳國都,言系誤報。
當然了,駿馬奔馳哪有烽火傳得快何況山路崎區。
僅僅是小半個時辰后,西敵大舉來犯的消息就傳入西芰王宮。還未登基的儲君呼延昭驚醒,急匆匆下令全軍迎戰。
左右道“未聞炮響。”
按規定,一烽一炮,四烽四炮,這都是規矩。關臺在點燃烽火以后還要跟著放炮,以免誤燃誤報,誤導決策。
但烽火臺已經多年沒有點亮過,誰也不知道龍喉崗的情況。王廷還是連夜準備,并派人馳西察看。
直到這天午后,龍喉崗的消息總算傳了過來
誤報。
原因不明,正在調查中。
呼延昭氣不打一處來。
白天給老爹守靈就已經很累了,夜里睡覺還要被驚醒,枕戈待旦到天明
查,嚴查
罰,嚴罰
本來烽火臺的遲發、誤報,懲罰都是極其嚴厲。
龍喉崗最后也沒查出原因,只能抓那仨倒霉哨兵頂缸,于是這三人被斬首。
儲君本來也想剁了守關將領,大臣們求情,于是改為打三十大板,降一級。
那三十下板子可不好捱,雖說是在龍喉關受罰,但儲君專程派宮使在側監督,執刑的小兵也不敢輕手。挨完這三十板子,守將覺得自己魂兒都飛走了一半,只能臥床將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