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玉顏坊就要開業了。
顧惜文的鋪子位置確實很好,在朱雀大街的中心區域,占地極大,原先是一家傳承三代的點心鋪,生意不錯,換地方開業之后有不少老顧客好奇打聽緣由。一來二去的,附近住戶都知道有一家賣新鮮玩意兒的鋪子要開業了。
賣得是宮里貴人發明的好東西,娘娘們都愛用,重點是能養顏護膚。
還沒開業,鋪子就先火了一波。
而徐靜姝找來的掌柜也靠譜,徐家是勛貴世家,不善商賈,但徐靜姝的母親本是富商女,自幼耳濡目染,帶了不少商鋪陪嫁,對打理鋪子頗有心得。徐靜姝回家一說,她母親就找了一位經營脂粉鋪多年的掌柜娘子,性情精明干練,上任幾天就將一干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開業前,婉月出宮去看了一次,對商鋪奢華浮夸的裝修風格十分滿意。她對玉顏坊的定位就是高端奢侈品牌,走少量精品的高貴路子。要求價格能標多高就多高,每批貨物都劃分出復雜的購買等級,給商品銷售自設門檻,身份不夠,財力不夠的通通不賣。
婉月反復強調,給掌柜再三提醒,賣貨的時候要把“你什么檔次,也想買我家的東西。”幾個大字寫在臉上。
核心思想就是讓顧客們跪著花錢。
之所以走這個路線,一是因為香皂香露的起步夠高,是從宮里傳出來的,供皇帝妃嬪使用的東西,婉月要考慮皇帝的感受。標價太低,定位太接地氣的話,讓皇帝怎么想
皇帝當寶貝用著的香皂,出去一看,大街上百姓人手一個,即使用料不同,但皂類做工大同小異,以昌平帝浮夸傲慢的性情,到時候會有什么想法不好說。
二是婉月主動限制玉顏坊的發展規模,有意控制銷售范圍。她反復強調篩選顧客,就是為了將銷售額控制在一定范圍里,讓自己既能掙到錢,又不至于讓別人覺得特別掙錢。
樹大招風,財帛動人心。她從不低估人類的逐利性,任何一個賺錢的行業都充滿著腥風血雨,而她現在只想安穩發育。
她才是個六歲的寶寶呢,還是無權無勢,沒有話語權,連婚嫁都由不得自己的公主。售賣幾樣掙錢的脂粉香料,憑著皇帝對她的寵愛,其他人不敢動心思爭搶。
若是特別掙錢的商品呢
到時候恐怕第一個對她下手,想分一杯羹的就是她的靠山皇帝老爹了。
皇帝也很缺錢的。
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一個女兒算得了什么
與其費盡心思去勾心斗角,不如一開始就主動限制規模,躲在昌平帝的庇護下緩慢發育,打出一副給錢都不要的傲慢性子,養成眾人對她的思維定性,利用所有人的輕視低調發育。
反正她年紀還小,有的是時間慢慢發展。
掌柜娘子對她的理念貫徹得十分到位,將整座玉顏坊裝修的壕無人性,進門之后根本看不出是賣什么的。
作為一家寸土寸金的朱雀大街鋪面,玉顏坊進門就是時令花卉、奢華擺件,兩邊分散著敞亮的休息區,擺了幾圈被綠植環繞的寬大座椅。商品擺放在幾處雕花華美的展架上,每個展架只放一兩件,讓人一看就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在鋪子里轉了一圈,婉月就放心地回宮了。
開業那天,蘇懷安親自帶人將牌匾送到鋪子門口,皇帝親筆的三個大字在萬眾矚目下高高掛起。掌柜娘子剛宣布開業,周圍人群就一擁而上。在一系列繁瑣嚴苛的購買門檻限制下,愣是將所有商品當天銷售一空了。
婉月知道后都驚了。
她還是低估了這種高端營銷的誘惑力,沒辦法,富貴人家購物就看重一個檔次。門檻越高的東西越稀有,規矩越多的場所越高檔,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
而京城里有點身份的人家都消息靈通,早在開業前就派出家仆在玉顏坊門口晃悠,等著開業第一時間沖進去搶貨。他們買得不是商品,是面子和地位。買了什么不重要,只要買到了就行。
此外,這可是皇帝親自賜名的店,里面的貨品是宮里貴人都用的東西,他們怎能不買
貴人用著都覺得好,偏你不買,你是不是覺得貴人們的眼光不好皇帝賜名的店鋪你都不進,你是不是對陛下有意見
哪戶人家受得起這種揣測。
于是,玉顏坊的生意十分火爆,各類香皂香露供不應求,直接預定到了幾個月之后。買不到的人想方設法加錢搶購,用過的人四處炫耀高調吹捧,這種情形下,玉顏坊的名聲越傳越廣,掌柜娘子每天數錢數到手軟。
開業滿一個月的那天,婉月和寧一同出宮,四位伴讀都在店里等著。六人坐在一起對了賬,然后開始快樂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