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順呼吸的季氏終于說了“我懷疑從南看上了姜家姑娘”
李氏“他親口說的”
季氏搖頭,將在郡王府發生的事說出來,并道“公公肯定不會同意,這事只有大嫂你能管。”
家里上下誰不知曉,公爹有時候連婆婆的話都不一定聽全,唯獨在大兒媳李氏面前,底氣永遠足不了。
有李氏出面,從南那孩子才不會受太多罪。
似輕嘆了一聲,李氏撫了撫季氏道“你想多了。”
季氏不信。
李氏只得讓屋外守著的貼身嬤嬤去尋長子。
才從祖父書房出來的楊從南得知母親喚自己,很是訝異。
這些年母親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的院子,哪怕是他這個做兒子的,也鮮少見。
結果等他帶著疑惑過去,發現二嬸也在。
楊從南不明所以,不過還是先向兩位見了禮。
隨后才問“母親,您喚我何事”
李氏指了凳子讓他坐下,待其坐穩,直言了當問“你對姜家大姑娘可是有了別樣心思”
季氏聞言,拽了拽衣袖,“大嫂,委婉些。”
年輕人臉皮薄,要面兒。
“姜、姜家”楊從南覺得可能是自己幻聽了,“衛國公府那個姜家”
到底是親母子,李氏一眼便瞧出是季氏想多。
不知李氏是從何處得出的誤會,楊從南迅速起身解釋“母親,兒子同姜家的姑娘無任何關系。”
兩家關系勢同水火,他怎會如此不知分寸。
“嗯,我知道了。”李氏沒留他,“你先退下吧。”
楊從南莫名,但看了一眼李氏后,還是退出了明輝堂。
“他沒撒謊。”李氏同季氏道。
楊家,季氏最信李氏,她這個做母親的都說了,季氏也不好再多想。
“那可能是我一時嚇著,亂了方寸。”都怪那姜六,故意的她。
李氏垂眸,瞥了眼早已皺巴的衣袖。
而從明輝堂離開的楊從南總覺得事情不對,母親不會無緣無故問自己這種問題。
作為楊家孫輩里最讓楊獻清省心驕傲的長孫。
楊從南一向都是習慣走一步看五步,回想起方才屋內二嬸的異樣,楊從南思考片刻,傳了三位弟弟院里的貼身小廝過來問話。
先到的是他同父的庶弟楊從安的小廝,墨硯。
緊接著是二房堂弟楊從遠的小廝,叫余慶。
最后才是他一母同胞的小弟楊知瑜的小廝大寶。
楊從南逐一詢問“你們公子近來可有什么異常”
作為長兄,家中三位弟弟一直是他負責教導較多。
今日這問題倒不會讓人覺得哪里不對。
其中墨硯最是恭敬“回大公子,二公子近來一直在書院進學,刻苦得很。”
余慶的眼神要虛些“小公子也很用功的。”
在楊從南平靜的目光下,余慶徹底崩潰“就是偶爾才、才摸一摸長槍。”
楊獻清在朝攬權慣了,回到家也改不了,從不許家中小輩們習武。
三人里,大寶最單純,且這回他底氣十足,“三少爺最近都沒逃課。”
楊從南視線在三人身上掃了又掃。
似乎哪一個都沒有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