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好些日子的苦藥湯,頭疼的毛病倒是好了些,除非是實在太用功看多了奏本,一般情形底下,越襄就沒有那種頭疼欲裂的感覺了。
只是還是會有些昏昏沉沉的。這是不定時出現的毛病。越襄沒有諱疾忌醫的陰影,她把身體狀況誠實的同太醫說了,可太醫把脈之后,也沒有查出任何的異樣,只能請太后多多休養。
據折桂所說,越襄自進宮起就有這個毛病,但是一直都不曾聲張,就連折桂知道也是自己觀察出來的。
“娘娘說不是什么大事,不許奴婢聲張的。”
折桂一直都認為自家主子太過于勞累了,進宮前在家里是嬌生慣養的越氏嫡女,何曾有過這樣大的壓力呢
進宮后不分晝夜的為先帝守靈,而后還要處理宮務和朝務,每日忙的都沒有什么歇息的時間,偏偏年紀又這樣小,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只是小太后不說出來,也不許身邊的人往外說,小太后也并不是十分聽勸的性子,折桂鵲枝是怎么說都沒用的,這會兒見自家主子重視了些,這心里就莫名的委屈,她們當然希望主子能夠好好照顧自己身子的。
越襄點點頭,替原主安撫身邊的小侍女“我知道了。以后會好好休息的。”
就是這小太后還是太年輕了,年紀小還在長身體,又睡不夠,每天還有這么繁重的任務要做,擱誰誰能不生病呢
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機器,哪怕不必由小太后一個人扛著,但她也必須做到熟悉國家機器的運轉,還要熟悉朝務人事的一切,拼了命的學習,就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了。
還怪這每每叫人暈乎乎的天氣。
春日晴好,偏偏黏黏糊糊的溫暖令人的身體舒適的不得了,這樣的天氣就是最容易犯困的。
先前小太后的作息對于還在成長的年紀來說,肯定是過于嚴苛的了。
越襄稍微調整了一下,晚上早睡一個點,早上晚起一個點,然后晌午用了午飯后再午休一下,這種暈暈沉沉的感覺就好了一些。
越襄和身邊侍奉的人都以為,再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大好的。
太后身子骨不舒坦,這消息傳出去,進獻補品來長樂宮的人絡繹不絕。
若不是越襄事先有話,不會隨意接見,讓各處本分守己,不必來往長樂宮問安,否則來長樂宮想要覲見太后的怕是都要排隊了。
宮里宮外送東西的人不少,從宮外送進來的禮單,甚至還有數年進補大用的人參,這分明是給重病的人吊命所用的,結果卻送到她手里來了。
越襄瞧著心里好笑,卻也心知肚明,這是怕她病得厲害耽誤了大朝會的舉行。畢竟這是新帝頭一回參加大朝會,哪怕不能夠親政,朝臣們還是想見新帝的。
太后的話不亞于金科玉律,能攔得住大部分的人,卻攔不住自己的親人長輩。
太后的親生母親清臺郡主知道太后病了,特請入宮探視。
越襄攔不住的,甚至還不能攔,還得好好的把人迎進來,否則把人拒絕了,外頭一定會有人生疑的。
小太后與清臺郡主的母子關系極好。
越蘅與清臺郡主生有兩子兩女,這最小的女兒便是小太后了。
越襄這些時日埋首故紙堆中,把小太后身上的關系厘清了些。
這位清臺郡主出身宗室,是當年啟宗一位寵妃所生公主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