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世家大族的人也不是傻子,去南中種莊園,種出來的甘蔗自己不但不能作主,還要受那個“心狠手辣小文和”的控制,任誰心里也不踏實。
自家莊園里那些兩條腿的牲畜,不就是這樣被自己控制住的
世家大族是高貴的,怎么可能和黔首一樣干這種傻事
而且被坑得多了,傻子也會有條件反射的。
所以最后還是按馮永的意思,大伙坐下來一起談嘛
世家大族出的條件是,種出來的甘蔗他們可以分文不收,直接上交到興漢會手里,但制出飴糖后,他們要一定的紅糖分配份額。
也就是說,他們要參與到興漢會的飴糖分配過程,至少要參與一部分。
被紅糖晃紅了眼的興漢會成員差點就暴跳如雷了老子還不如直接高價收甘蔗呢
甚至今年少開些莊園都沒關系,等過兩年有錢了再慢慢開,總能把攤子鋪開。
這玩意乃是世間最暴利的東西之一,就馮永的認知而言,漢代的紅糖利潤與后世的毒品利潤差不了幾分。
而且還是獨門生意,所以馮永能理解興漢會兄弟的心情外人要是誰敢伸手,他們就能直接拎著刀上門砍人。
幸好馮永頭腦還算是清醒,于是力排眾異,答應了下來。
畢竟沒有足夠的利益,世家大族哪有那么好說話,愿意去南中這種蠻荒之地開荒
更重要的是,眼看著諸葛老妖北伐的日期一天比一天臨近,必須想辦法把蜀中世家大族盡可能多地綁架到大漢這輛戰車上。
把門窗釘死的時間不多了哇,不然等北伐一開始,有人發現不對頭哭著喊著說“快停車,這不是開往甜蜜生活方向的車,我要下車”之類的,那可怎么辦
不把他們的胃口養起來,怎么驅使他們去開拓新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地
當然啦,談判嘛,馮永也向對方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他們要多交一份擇會費與后世的擇校費一個道理。
很合理,很合人情。
擇會費的收取,讓興漢會眾人囊中羞澀得到了徹底解決,終于把暴躁的老弟們安撫了下去。
同時世家大族也覺得可以接受,認為這個加盟費交得值。
從此以后,非興漢會成員想要用到興漢會的內部資源,必須要交擇會費,成了一個規矩。
李家派人到南鄉定制專門的票子,一部分是為了以后方便在南鄉兌換資源,一部分則是繳納擇會費后,馮永給他們的證明。
還有一部分,則是朱提郡銅礦的朝廷借債類似于后世的基建國債。
對于能推行南鄉票子的事情,馮永一向是不遺余力。
至于南鄉工坊牧場工坊一處資產同時多次抵押的行為,在后世可能有金融詐騙的嫌疑,便對于漢代的土著來說,那就是個屁
對于蜀中的世家大族來說,南鄉那幾個工坊就是最優質的資產。
只要馮永愿意出面,拿它們來擔保,那就是最讓人放心的。
于是位于漢中郡南鄉縣的大漢聯合儲備局,在某種可以稱之為混亂不堪的情況下,開始有了雛形。
待事情談妥之后,馮永又連忙寫了一份南中墾殖考,呈送到丞相府。
大漢丞相看到之后,先是高度贊揚了一番,認為操作性極高。
然后在聽取了整件事的過程后,大是欣慰,并把馮永引為自己最親密的戰友和最忠誠的革命伙伴。
同時對馮永將要去越這等荒涼之地奮斗表達了關心之意,覺得需要有人去照顧最親密的戰友和最忠誠的革命伙伴日常生活,表示關家四郎關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馮永得到大漢丞相的允許,這才表關索為越督郵,王訓、黃崇、張嶷、句扶為都尉,鄂順、高遠為軍司馬。
同時令鄂順、高遠先行前往越治所邛都,召集高定舊部。
又令黃崇、張嶷率一千人殿后,為他們二人壓陣,其中有三百南鄉士卒。
馮永等人則準備帶著剩下的三百南鄉士卒,從錦城出發,坐水路到道,與早就在那里集合好的兩千士卒匯合,然后再向著卑水出發。
越太守孟琰從南中的五部都尉里抽調了兩千人,前些日子剛剛平定了卑水,如今正在那里等著馮永的到來。
也就是說,朝廷調了五千人去越平亂,這已經算得上是難得的大手筆。
如今越最大的叛亂部族冬渠部,號稱有一萬戰兵,實際上最多不過兩千。
更重要的是,越的蠻夷仍處于奴隸或者半奴隸社會的蒙昧階段,雖然勇悍有加,但武器落后,組織性差,非漢軍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