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威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大起。
威嚴的號角響徹大殿,文武百官、勛親貴族涇渭分明,魚貫而入,除了稱病在家的洪廣利外,其余重要人物悉數到齊,就連一向深居簡出的寶親王都破例參加了此次早朝。
寶親王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一切穿戴禮制與東宮無二,高立百官之首。
在他身側是原本立于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黃庭之,不過今日寶親王上殿,他便只能屈居第二,站在文臣之首,比寶親王靠后一個身位。
宏威皇帝還未駕到,偌大的金殿鴉雀無聲,沒有往日的交頭接耳,也沒有禮貌寒暄,倒有幾分大戰將至的肅穆。
黃庭之抬起眼皮朝前望去,恰好寶親王也向他望來,不期而遇的對視,黃庭之面目含笑,朝寶親王點了點頭,寶親王則似笑非笑地拱了拱手。
一見寶親王的表情,老謀深算的黃庭之沒來由地心中一凜,朝側后方的杜若點了點頭,示意他一會兒搶先呈奏。
“圣上駕到!”
就在此時,汪順端著一張死人臉,跬步上殿,朗聲叫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臉色一肅,齊齊下拜。
宏威皇帝龍行虎步,昂首走到龍椅上坐下,輕輕掃了一眼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淡淡道:“眾位卿家平身。”
“謝陛下!”
眾臣謝禮,紛紛從地上爬起。
然而,還不等眾臣站定,宏威皇帝便朝汪順點了點頭,汪順立刻掏出兩張圣旨開始宣讀,剛剛站起來的眾臣又一次下跪接旨。
第一張圣旨訓斥太子和遼王品行不端,令太子閉門反思一個月,遼王罰俸一年。
眾人都明白皇帝這是在告訴大家,你們兜里的事朕都知道,現在高高抬起,輕輕放下只是為了大局,若是再鬧,就拿出把柄,將你們這些不聽話的蒼蠅統統拍死!
雖然眾臣都猜到會是這么個結果,但因為事關太子和遼王的地位,大家都不禁松了口氣,這場朝爭實在太險,能爭取到這么個結果已經是萬幸。
第二張圣旨說了兩層意思,一是駙馬都尉岳尚不滿朝局,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大案,證據確鑿,十惡不赦。
著刑部、大理寺、御史臺聯合查辦,仍由裕王趙恒負責,一應犯官依律定罪,絕不姑息,不必另行請旨。
二是偵破此案的裕王趙恒、刑部尚書陸華,以及徐銳等一干功臣居功至偉,將另行恩賞,以彰其功。
這便是將之前的一系列案件定了性,首惡只能查到駙馬都尉岳尚,唐久光留下的名單上那些人,以及其他涉案人員則一個不留,統統依律定罪。
這倒也沒有出乎眾人的意料,既然昨晚皇帝沒有下旨嚴查,那么此案大概率會由岳尚背鍋。
只是一般情況下嘉獎拔擢要么直接宣布,要么隨后下旨,如眼下這般下旨嘉獎,卻又說還要研究研究嘉獎的具體內容,實在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圣旨宣畢,眾臣領旨謝恩,寶親王和黃首輔都是一臉陰沉地站起身來,思考著其中的深意。
剛剛站定,刑部尚書陸華便清了清嗓子,掏出一本奏折,準備繼續向宏威皇帝辭官。
可就在這時,戶部尚書杜若卻先一步出班奏道:“啟稟圣上,此案錯綜復雜,干系又多,能這么快破案著實不易。
辦案諸人無不是大功一件,特別是徐銳智擒劉浩飛,挖出內情功不可沒,一個小小的巡城校尉實在大材小用,臣愿保舉其入戶部任職,還請陛下恩準。”
此言一出,裕王、肅王和陸華都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