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讓這些參謀和普通士兵一起進行拉練,了解戰場行動的艱苦和軍事作戰的具體細節。
一開始這些秀才老爺們自然叫苦不迭,怨氣加上對士卒的鄙視,與士卒甚至軍官之間相處不利,釀成了不少沖突。
徐銳豪不偏袒,只是按照軍法各打五十大板,然后身先士卒,帶頭與普通士卒一樣拉練,甚至在規定的訓練完成之后,依然按照平日里的計劃,繼續修煉無名劍法。
他這個圣人之像尚且如此,其他的秀才老爺們自然無話可說。
要說困難絕對是最好的粘合劑,什么樣的感情都沒有一起作戰來得鐵。
幾個月同吃同住,摸爬滾打,向同一個目標和方向努力,很快便讓這十幾個秀才老爺和士卒間的隔閡迅速溶解,最后打成了一片。
知識就是力量,此話誠不欺人。
同樣的訓練和學習,這十幾個秀才參謀無論是學習速度還是領悟能力都比普通的士卒甚至軍官高出不少,別人還在依葫蘆畫瓢,死記硬背徐銳的新戰法時,他們便已經能理解新戰法的原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戰術。
在最后一次以天啟戰車為戰術核心的集體對抗演戲之中,由參謀部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的三個連輕松干掉了另外三個連,贏得輕松寫意,不留一絲機會。
這讓負責指揮另外三個連的張佐烽郁悶了好幾天,特意跑來找徐銳開了小灶。
這樣一來,那群參謀又不干了,他們好不容易嘗到勝利的喜悅,哪那么容易讓張佐烽把面子找回去?
于是一個小灶成了兩個,最后更是變成所有軍官,甚至是士卒們自發參與的“夜校”,天啟衛又一次變成了書聲郎朗的大學堂。
徐銳當然很樂意看到這樣的良性競爭,每一次真實的競爭都能讓指揮官直接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這比用枯燥的理論強調一百遍還要管用。
而天啟衛便在這樣的氛圍下,如同一塊干癟的海綿,瘋狂地吸收著徐銳拋出來的所有戰爭知識。
時間過得飛快,第二年開春,徐銳終于將這支在山里練了一整個冬天的天啟衛帶回了長興城。
走的時候將士們衣著光鮮,回來的時候卻是衣衫襤褸,然而每一個人臉上的精氣神都有了質的飛躍,不知不覺之中,他們已經從一盤散沙變成了一個集體。
徐銳看著這些年輕而堅毅的士卒們,心中也充滿了自豪,這是他第一次親手打造一支軍隊,目前看來進度還算不錯,只要再經過一兩場戰火的洗禮,這支天啟衛便能向真正的強軍邁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