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好了,從黑旗軍西進算起,到他們徹底擊潰西線的九萬將士,最多不會超過十個時辰,這十個時辰便是咱們擊潰寂滅軍的時間。
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咱們即使不能大獲全勝,也要造成足夠的壓力,逼迫黑旗軍回援,只要能令黑旗軍首尾難以兼顧,咱們的機會便來了,這便是徐銳說得‘圍寂救西’”
作戰會議的左后時刻,肖進武安排好作戰任務,朗聲對諸將說了最后的這句話。
徐銳雖然篡改了“圍魏救趙”的成語,但作戰思路卻同幾千年前的孫臏如出一轍,這一戰的關鍵就看北朝主力能不能給寂滅軍造成足夠的壓力,調動黑旗軍這支勁旅。
一旦寂滅軍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黑旗軍便得放棄機動優勢,回援寂滅軍,到那時肖進武大可以像孫臏在馬陵之戰對付龐涓一樣對付鐘慶淵。
而若是鐘慶淵孤注一擲,仍然堅持先將西線擊潰,肖進武便只能硬著頭皮將寂滅軍吃掉,這樣一來,雙方還是處在同一起跑線。
徐銳也不知道鐘慶淵究竟會如何選擇,但這一計幾乎是死里求生的最后機會。
作戰會議結束后不到半個時辰,肖進武盡起大軍,向寂滅軍發起反攻,在二十余里寬的正面戰場上投入了近三十萬兵力,就好像于災荒之中拿出了所有存糧,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氣魄。
黑旗軍離開之后,寂滅軍也曾料想過肖進武或許會有激烈反應,卻沒想到他真的會狗急跳墻,如此這般不顧后果。
戰斗剛剛開始時,準備不足的寂滅軍被迎頭痛擊,本是向北朝大軍發起沖鋒的幾個營立刻就被山呼海嘯一般的敵人擊潰。
但寂滅軍主帥童揚絕非泛泛之輩,在收到戰報的一瞬間,他立刻洞悉了肖進武的目的,迅速轉攻為守,以回回炮、降龍盾等武器為依托,沿著丘陵地帶建立起一條條防線。
同時,童揚派人在開闊地帶灑下了大量尖銳鐵釘,阻攔北朝騎兵沖鋒,然后又分出兩支各一萬人的奇兵繞過正面防線,突襲北朝大軍側翼,打亂肖進武的進攻節奏,妄圖拖延時間。
童揚十分清楚,北朝如此猛攻必然后繼無力,勝負的關鍵便在于他能否頂得住北朝破釜沉舟的這幾個時辰。
若能等到鐘慶淵取得西線勝利,帶著數萬援兵趕到,疲憊的北朝主力便將再無還手之力,那么北朝便真的氣數已盡,南朝一統天下再無波瀾。
這個道理北朝諸將自然也十分明白,戰前動員就一句話,要么打贏這一場,要么甘當亡國奴。
為了解救西線的老友,池勝偉打得最為賣力,虎賁右衛猶如一把鑿子,率先突入寂滅軍主陣地,接連沖破敵人三道防線。
但就在他們快要撕開口子,讓后續部隊一舉打穿敵軍陣營時,隨后馳援而來的寂滅軍在回回炮的掩護下切斷了虎賁右衛與援軍的聯系,將它們分割包圍。
即便如此,虎賁右衛依舊頑強抵抗,寂滅軍人數太少,無法將其殲滅,為了避免被敵人徹底包圍,寂滅軍只得暫時與虎賁右衛展開對峙,將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出去建立廣闊的防線。
寂滅軍的快速反應讓肖進武憑借人數優勢,一口將敵人團團包圍的計劃流產,雙方在開闊的正面戰場上展開了一場最血腥、最殘酷的捉對廝殺。
一開始,由于戰線太長,平均一個寂滅軍士卒要面對五六個敵人,北朝大軍的人數優勢過于巨大,徹底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然而寂滅軍依舊依靠強悍的戰力,擋住了肖進武潮水般的攻勢,然后交替掩護后撤,步步為營地收縮防御。
寂滅軍就好像一個彈簧,越縮越緊,反彈的力度也越來越大,當戰場縮減為原先的三分之一時,他們已經能穩住戰局。
而當戰場繼續縮小,北朝大軍開始重疊,大量部隊無法展開,人數優勢銳減,寂滅軍又重新掌握戰場主動,甚至有余力在局部陣地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