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存在帝國央行的現銀就這么多,而超發銀票讓長興百姓們手中的銀票翻了無數倍,若是真的將超過準備金太多數額的魏幣兌換出去,那么魏幣很快便會如銀票一樣變成廢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徐銳用了一個小手段,那便是限量兌換。
即以魏幣印刷不足為由,每日僅兌換一定數量的魏幣,但承諾無論到了什么時候,銀票都能兌換成魏幣。
這樣一來徐銳便打了個時間差,不僅暫時穩住了民心,而且能進一步減少貨幣流通,壓低物價。
在這之后,徐銳通過兩次買賣物資獲取了巨額利潤,再用這些利潤配合央行之前超發貨幣所割的韭菜慢慢抹平了因為貨幣超發帶來虧空。
說穿了,魏幣發行時與現銀的兌換比例為1:1,可兌換銀票的比例卻是1:0.5。
當徐銳通過拋售物資,將絕大部分超發銀票都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時候,便等于天下有一半的錢被他當成韭菜收割進了自己的口袋。
這個時候只要他愿意從自己口袋里把錢拿出來還給帝國央行,那么帝國央行便能抹平超發貨幣的虧空。
而同樣因為天下有一半的錢被當成韭菜收割了,所以在扣除給長興百姓的兌換讓利之后,還有天文數字的進項能讓帝國央行與星河集團這兩大莊家吃到撐破肚皮。
這一切所需要的不過是一些周轉的流程和時間而已。
事后計算,在這一波金融操作之后,徐銳完成了一次徹底的社會財富再分配,普通百姓竟然從中獲利,很多人甚至因為持有太多銀票,兌換法幣之后一舉成為了土財主。
帝國央行和星河集團更是狂攬兩億元魏幣,相當于兩億兩白銀的可怕收入。
這其中的30%被星河集團分走,剩下的60%則進入國庫,同時帝國央行由于發行法幣,第一次具備了市場調控的杠桿能力,將原本無序的經濟發展變得可控。
而真正出錢為財富再分配埋單的輸家只剩遼王集團和投機商人,投機商人通過哄抬物價先將徐銳和遼王的錢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最后卻因為貪得無厭,又將所有錢還給了徐銳。
此事過后,長興城十家商行里有九家破產,原本的豪商、掌柜流落街頭者比比皆是,若不是長興城尚沒有高樓,那么跳樓者一定絡繹不絕。
當財富從固有的保守商人們手中來到新富者手中時,新富者由于沒有過去的包袱,便能更快跟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腳步。
何況這次商戰造成的財富再分配過于慘烈,讓人們對單純的貿易投機產生了巨大的恐懼。
相比之下,擁有工業這張的名片的星河集團大賺特賺,無形中便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工業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印象。
于是乎大量資金被投入工業,新的廠房如雨后春筍一般生根發芽,大魏就此進入了真正的工業時代。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時間回到十七日。
宏威皇帝躺在南書房的軟椅上讀完徐銳奏折上對這一切的預估之后,過了好久才將奏折放了下來,幽幽對汪順開了口。
“老四找了個好靠山啊,你去讓老四進來吧。”
汪順點了點頭,朝門外走去。
宏威皇帝輕輕拍著徐銳的那本奏折,臉色陰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