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益州出現動亂以后,大王立刻放棄了追擊匈奴人,而是轉而深入益州腹地,去年大王才把益州打下來,那里是離雁門關最遠的城池,鎮北軍本來就不擅長治理,對那邊更是鞭長莫及。
但臨走之前,大王為了震懾那些異族,幾乎是將那里血洗了一遍,剛聽說益州出現動亂的時候,簡嶠還以為,是那些異族卷土重來了。
后來聽說是庶族鬧事,帶著農夫起義,簡嶠這才稍稍放心下來。
起義是常有的,農夫也容易對付,反而是那些異族,野性太強,不懼殺伐,很是令人頭疼。
可要是這只是表面現象,而真正躲在背后的,是那些胡人,他們這么做,是為了引開大王
益州在腹地,大王哪怕知道有問題,再想趕回來,也來不及了,胡人又不知道大王的行蹤,如此看來,第三句軍中有叛,也不是無的放矢,肯定是有人發現,大王帶兩萬兵馬脫離了大部隊,正是好時機,這才通知了胡人。
而具體是哪個胡人也很容易推斷,如今有實力跟鎮北軍一拼,而且總是對中原虎視眈眈,還有機會繞過雁門關,從別的地方入關,并直入長安的,也就是鮮卑了。
簡嶠怒火中燒,又是鮮卑
他沒有立刻就行動,也沒真的火氣上頭,直接就信了蕭融送來的情報,他裝成什么事都沒有的樣子,先是出去,找了一個信得過的斥候,讓他快馬加鞭前往涼州,如果鮮卑人真的進來了,必然會被發現。
鎮北軍可怕,而鎮北王更加可怕,鮮卑人之所以繞了這么大一圈子,都要先把鎮北王引開再行事,可見他們有多忌憚屈云滅,而在屈云滅真的深入腹地之前,他們肯定不敢出來。
也就是說,此時他們應該剛行動不久,只要斥候快去快回,就還來得及。
這一晚上簡嶠都不敢睡覺,他是不到子時,把斥候派出去的,而天剛剛亮的時候,傳信的人就進來了。
當然,不是那個斥候,斥候還在往回趕,但他用軍中獨有的信號,把情報發了回來。
而聽到有大批兵馬在涼州一帶行進時,簡嶠霍然起身。
他早有準備,一邊讓親兵把幾封信發出去,一邊快馬加鞭的趕去雁門郡。
大部隊都在那邊,而他手下只有五萬人,他得叫上別人一起去才行。
這邊一片大亂,客棧中的蕭融,卻還在呼呼大睡。
等到日上三竿了,他才終于起身,先打個呵欠,再伸個懶腰,伸完以后,他突然反應過來不對勁。
咦,今天怎么格外的神清氣爽、身輕如燕
身體不沉重了,若有若無的虛弱感也沒了。
他趕緊下來照鏡子,鏡子里的自己,也沒那么蒼白了。
天爺啊還有這種好事
蕭融美滋滋的,他以為是自己送去的情報起效了,原本的歷史當中,鮮卑人偷襲,雖然沒有到達長安,控制要塞,但他們在河州、秦州一帶燒殺搶掠,也害了不少的百姓,而且因為這都是鎮北王的治下,老百姓自然而然就遷怒到了屈云滅頭上。
再加上有人煽動,屈云滅瞬間就從百姓心中的大英雄,變成了大狗熊。
蕭融忍不住仰天長笑,看見沒,屈云滅,終于知道我有多厲害了吧。
*
然而,屈云滅此時還沒接到簡嶠送來的情報。
他本人,也沒有繼續往益州行進,而是在沉思片刻之后,突然調轉馬頭,策馬馳騁起來,以更快的速度,要回到安定城去。
后面的部下不懂為什么他又改主意了,只好悶頭跟上。
本來他應該在安定城外,碰見鬼鬼祟祟的鮮卑人,并爆發一場大戰,然而等他到的時候,這里已經爆發大戰了。
并且不再是六萬鮮卑騎兵對上他的兩萬步兵,而是六萬鮮卑騎兵,對上五萬鎮北騎兵、以及七萬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