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融一開始只是極力的撇清他和這件事的關系,后來見孫太后不信他,他似乎有些急了,便沉默著思考到底怎么回事,緊跟著他想起來了,他體弱,出門的時候被太陽曬得不舒服,他便遮住了自己的面孔,難不成流言就是這么來的
孫善奴很生氣的告訴他,不止,還有你皺了的袖子
蕭融一愣,這回他不解釋是怎么回事了,他直接賭咒發誓,說根本就沒有這回事,要是真的有這回事,那就讓他五雷轟頂,死無全尸
孫善奴“”
這時候人們對發誓可是很重視的,蕭融連這種毒誓都能說出口,看來這事真的是個誤會。
孫善奴正這么想的時候,突然,她的智商又發揮了一下作用,不對啊,掩面而走可以說是誤會,袖子皺了又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蕭融做的,那便是有人陷害她
仔細想想,蕭融是鎮北王的人,若她與蕭融有染,那就是整個朝廷都無法容忍的大事,朝臣們本來就對她不滿意,說她不守婦道,借著這個機會發作她,將她軟禁起來,或是直接發配到尼姑庵去,也未可知啊
好狠毒的心,竟然用這樣險惡的計策來陷害她。
不用問了,這么把她當成眼中釘的一定是孫仁欒,他巴不得自己早點殯天,去下面陪先帝呢,這樣皇兒就可以任他拿捏了
人要是認準了一件事,不合理也能自動腦補成合理,各種莫須有的細節都會蹦出來,替這個人把這件事的邏輯圓上,比如昨天她挨的那頓臭罵,其實孫仁欒以前也這么罵過她,不過因為和蕭融有關,他比平時更急切了一些,畢竟他和蕭融還在談判階段,孫善奴要是真的對蕭融下手了,這對接下來的談判相當不利。
但這事看在孫善奴眼里,那就是孫仁欒借題發揮,正因此事是他安排的,所以他必須要將此事的收益最大化。
孫善奴的表情一會兒一變,她坐在簾子后面,蕭融是看不到她表情的,但她身邊那個頗為清秀的小太監可以。
這位就是檀兒,一個身高一米八、十分精通房中術的假太監。
他和孫善奴怎么認識的史書里也沒有記載,反正這位就是傳說級別的藍顏禍水,先以太監的身份留在孫善奴身邊,后仗著她的寵愛對朝廷指手畫腳,還挑撥孫善奴和佛子的關系,要孫善奴同佛子劃清界限。
這可能就是野史當中孫太后和佛子有一腿的來源,這個叫檀兒的男人醋性大發,一哭二鬧二上吊的威脅孫善奴,不讓她再和佛子見面,野史里把這件事描述的很是八卦,但正史當中,人們普遍認為他這是借著吃醋、借著孫善奴,讓小皇帝遠離佛子,繼續被控制在孫善奴、也就是被控制在他的手里。
看似二男爭一女,實則是二男爭搶小皇帝。
不過,雖然這個檀兒借著
和孫太后的關系進入了朝廷當中一段時日,可是很快整個朝廷都崩塌了,孫太后小皇帝全都死了,很多人都看不慣他的作風,這人最后甚至不是死在鎮北軍手上,而是死在某個逃命的大臣手里,在逃命之前,他專門找到檀兒,一劍攮死了他,然后才倉皇跑路。
可見他到底有多遭人恨。
蕭融對這種以色事人、也沒多少頭腦的男寵沒有任何興趣,而且聽聽他的名字,檀兒,噫一個大男人叫這種名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某融兒如是想到。
但是蕭融對他沒興趣,他卻對蕭融多了幾分注意,尤其是在看到孫善奴的神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