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欒殺原百福的時候沒跟羊藏義商量,羊藏義弄死孫仁欒的時候也沒跟他商量,羊藏義和孫善奴聯手,然而跟羊藏義想的不一樣的是,孫仁欒死了屈云滅的怒火也沒有平息,他派出的使節更是盡數被他斬殺,屈云滅這是鐵了心要血債血償了。
而這時候更亂的事情發生了,孫善奴在沒有了哥哥的鉗制以后,居然比以前能鬧騰百倍,孫太后和羊丞相的聯盟破裂,孫太后在朝中攪風攪雨,偏偏小皇帝還縱容她,小皇帝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不想再受人鉗制,母后雖然也想控制他,但他潛意識里知道,母后沒有那個控制他的本事,如果他必須聽一個人的話,他想暫時聽母后的,而不是羊丞相的。
內憂外患都達到臨界點的時候,羊丞相就吐血重病了,那個本是羊藏義安排的男寵,如今得了勢也不聽他的話了,這對野鴛鴦沒有一點政治手段,卻還短暫的當了一段時間的天下之主,而在屈云滅的大軍打過來的時候,他們連連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請道士進來做法,比如壓制孫仁欒的人,也就是申養銳,只用他們覺得信得過的主將,比如效仿當初的光嘉皇帝,準備一看情況不對就再往南跑。
而這場跟多米
諾骨牌一樣不停發展惡化的事態,在屈云滅終于打進皇宮宣布告終,檀兒逃走,被大臣殺了,孫善奴不知道往哪跑,被屈云滅殺了,小皇帝被佛子保護著企圖逃走,卻還是被屈云滅找到,一并殺了。
打薩拉熱窩第一槍的人不知道后面會引起規模那么龐大的戰爭,同理,原百福也不知道他的決定會導致這么多事件的發生,甚至于亂世之中,又開啟了一個地獄般的亂世。
但客觀的說,這些事情的罪魁禍首并不是原百福,他已經死了,后面發生什么都是后面人的決定,這也是蕭融沒有把他當成自己心中最該警惕的惡棍的原因,在他看來,原百福也是被接二連三的事件推動著走向了不歸路,只要事情不再一樣,他就不會再這樣做了。
然后宋鑠就點醒了他。
沒被宋鑠說出來的時候,蕭融一丁點都沒覺得原百福那些話有什么問題,而宋鑠說出來以后,那就哪哪都是問題。
大王一定要在蕭融面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潛臺詞你一定要好好跟他說話,因為你不這樣做,他就一定會記恨你。
蕭融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可以讓大王與他和平共處的士人了潛臺詞你忘了你有多討厭士人嗎他們的臭毛病,他們看不起你,你是對他們服軟了嗎
關系的破裂往往不在一瞬間,而在日積月累潛臺詞好好想想吧,過去這幾個月你得罪了蕭融多少次。
也許大王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冒犯了蕭融潛臺詞你已經得罪他了。
等到蕭融離開的時候,大王就是追悔莫及也晚了潛臺詞你得罪他,他就會走,士人無情且涼薄,到時候你是不是要低聲下氣的求他回來應該是的,但蕭融不會答應你,他只會嘲笑你。
蕭融“”
或許他是有點過度解讀了,可結合屈云滅的性格來看,如果還是兩三個月之前,他們在雁門郡的時候,屈云滅那時候還沒有這么信任他,也不會什么都聽他的,彼時的他多疑、自大、自卑、還敏感,就算屈云滅不會直白的理解這段話的含義,他心里也會留下一個種子,即蕭融有可能拋棄他、轉而去效忠他人。
屈云滅是一個要么把一顆心都掏出來、要么就什么都不給的人,如果他對蕭融有了這樣的下意識認知,事情會怎么發展,也很顯而易見了。
蕭融擰著眉,感覺心里很是糾結。
從這封信來看,原百福大約是對他有什么意見,他可能覺得自己威脅到他的地位了,也可能是看不慣屈云滅非要聽自己一個士人的話,這也只能暴露出來原百福是個小心眼的人,而不能暴露出他有離開鎮北軍的意圖。
甚至看起來更像是不想離開,正因為不想離開,所以才要爭取自己的利益。
但他小心眼的同時還很有心機而且萬事他都直接向屈云滅聯絡,幾乎不跟其他人產生交流
蕭融抿了抿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