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口中的素華是梁夫人前一段時間在進京路上收養的義女。原名姓蘇,云南人士,聽說家中長兄因貪慕富貴人家的錢財,欲將她逼嫁進侯門當妾。她不愿意給他人做妾,就跳進河中尋死,沒想到會被河水沖到岸邊,茍全了一條性命。
景夫人見她可憐又如此節烈,頓生好感,便將她收做了義女并帶入京城。
雖然她并非自己夫妻二人的親生女兒,但依梁家的門第,配一個會元綽綽有余。再加上她本人長的也算姿色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會得一手好刺繡,不怕對方會不喜歡。
“老夫打算效仿古人來個繡球招親。先在府宅門口搭上一棟彩樓,待他們殿試結束,跨馬游街時,讓素華登上彩樓將繡球拋給經過的會元郎。他若接了繡球,就算心中猶豫,也拒絕不了天定的姻緣。”梁鑒道。
“那萬一不巧,接到繡球的人不是會元郎呢”景氏問。
“就算不是他,那其余的進士職中也不乏才貌雙全的人中龍鳳。素華無論拋中誰,兩人配在一起都是金童玉女。”梁鑒胸有成竹道。
景氏聽到此言,不禁笑容滿面,連連道好。隨后梁鑒就指派自家管事按照計劃搭建彩樓。
到了殿試那日,晨光都還未大亮,新科貢士就候在了翰林國史院前等待圣上的傳召。
一直等到夜色退卻,早霞在紅墻碧瓦間升起,遠處傳來悠揚威嚴的鐘鼓聲,眾新貴才看見大殿前的那兩扇厚重的朱漆大門緩緩推開。此時他們的錦繡前程也在他們的眼前緩緩鋪開。
眾新貴懷著忐忑又緊張的心情列次進入大殿中,他們的圣上元成宗早就端坐在御座之上。
令坐、發卷、賜題,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鴉雀無聲。酈君玉看罷題目心中早有成算,提起筆來,錦妙文章一揮而成,不多時就將答卷交了上去。
元成宗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人寫好了,嘖嘖稱奇,將酈君玉的考卷大致的覽閱一遍后,雙眼一亮,龍心大悅,暗道“此文章甚妙,字字珠璣,斐然成章,既不失文采,又對朕所提出來的問題絲絲扣弦,句句切中要害。”
他看向卷首的姓名,問向身側的梁鑒道“酈君玉就是那個已經連中兩元的酈君玉”
梁鑒應道“回圣上,正是他。”
“沒想到我大元竟有如此奇才。”元成宗慨嘆道“若是此次殿試上無其他更好的文章,朕就將此人欽點為狀元,讓我大元出一位連中三元的英才,以顯我朝的文昌興盛。”
剛登基不久的他正需要朝堂上多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新鮮血液。
梁鑒一喜“圣上英明。”自己主考的科場內能出一個三元及第,他這位座師當然是與有榮焉,求之不得。
隨后元成宗轉手將這份試卷遞給他和他身邊的大臣,讓他們一一傳閱過去。眾位大臣也對酈君玉的文采贊嘆不已,以為將此人點為狀元并無不可。
陸陸續續有其他貢士將試卷交了上來,元成宗將這些試卷逐一看過去。不出意外,這些試卷中沒有一份能勝過酈君玉的。
元成宗心里主意落地,當著眾人的面含笑將酈君玉夸贊了一番,隨即欽點狀元道“今有英才酈君玉者,文采斐然,卓爾不群,朕便點你為今科榜首,欽賜翰林修撰之職,隨侍朕左右,草擬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