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現在,還能不能退縮十幾天前妥協了一次,幾天前再次妥協;結果呢結果還是要鬧,還是不能滿足。如果再妥協下去,還能不能抗金,能不能北伐,能不能堅持靖康以來恢復國土的路線事情到了現在,不采取斷然的辦法肯定不行,否則誰后果不堪設想沒有時間來爭論責任了,具體的經過可以后面分析。現在我已經決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解決問題。如果有歷史責任,我來承擔。
壯哉
說實話,事情一步步鬧到了現在,滿朝朱紫身臨其境,難道不知道外面的人打的是個什么心思,動的是個什么主意但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去碰大宋體系中最要命的bug。文官之間撕逼歸撕逼,投靠皇權后親自下場與同年故舊兵戈相見,那吃相還是太難看了,名聲也是太難聽了君不見王荊公之舊事乎
所以,鎮國公主這一句話才這么關鍵,后來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她當然知道宰相們的小心思,所以也亮明車馬交底了你們不就是拐彎抹角的不敢承擔么那老娘就明確告訴你們,有歷史責任老娘擔。日后若有萬一,要粉身碎骨由老娘粉身碎骨;要萬劫不復由老娘萬劫不復。你也不用揣摩上意,我也不玩官樣文章形式主義,我一口唾沫一口釘,這事就這么定了
這就是擔當,這就是格局,這就是對自己的事業負責,對歷史負責。關鍵時刻就怕孬種,身處潮流中莫知方向,做什么都可能是對的,做什么也都可能是錯的。就算決心再大,手腕再高,往往也可能辦砸。辦砸之后敢不敢慷慨承擔,就是頂級人物與尋常貨色之間的差別手腕見識都是可以練的,但這種膽識,一般人還真練不出來。
某種意義上,穆祺聯合劉禮推廢帝搓麻上去,的確也算是眼光毒辣。
話已經交代到了這里,別人還能說什么權威就是權威,權威可以被質疑,但是卻很難被挑戰。趙菲的權威未必足夠一語定鼎,但是當初首倡義兵,帶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朝廷打回汴京,這一點卻是真的。既然她已經下定決心,要強渡山河,要承擔責任。那大家當然只有歸隊。
所以,從趙鼎、張浚開始,所有宰輔、將軍一齊拜倒奉命,再無異議。
眾人之中,只有位列最后,權知京兆尹的陳規多了句嘴,說鎮國公主的話他完全贊成;但現在京中官吏的士氣很低落,他也很為難。
陳規是宗相公的人,當然不會和朝廷扎刺,說這一句也只是闡述客觀困難先前朝廷一退再退,是真把大家搞怕了;現在你要我們上沒問題,您老給下面一個保證行不行
這樣的要求無異于逼著鎮國公主公開承認之前的錯誤,說實在有些大逆不道。但事情到了這一步,趙菲也不同下面廢話了。她從袖中取出兩道旨意,直接扔了過去。
第一道旨意命令岳飛韓世忠強力平息政變,內容與方才的講話相差無幾,但通篇都是鎮國公主親筆,除了玉璽之外還用了私印白紙黑字抵賴不得,下面該放心了吧
第二道旨意則可怕得多,同樣是趙菲親筆,卻只寫了一句話
依律,嘉陽鄉主、淮陽鄉主及涉案人等即刻梟首以徇,勿得遲誤。
陳規倒吸一口涼氣,什么也不能說了。
還是那句話,局勢動蕩到現在,鎮國公主也要向她的基本盤,向抗金路線表達忠誠了哪怕用她妹妹的血。
做錯了事情,耽誤了時機,總歸是要負責任的。而歷史收取利息,又從來不留分毫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