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根據人類的習慣給自己命名。
一是為了不引起麻煩。二是為了保持他們巫族一貫的神秘性。
畢竟他們是神的使者,他們還是會往人間派遣祭司。
巫族其實一直想重回靈山,但是他們無法打開靈山的封印。
靈山現在成了一塊禁地,無論什么人,只要靠近靈山,很快就會灰飛煙滅。
那個封印能讓時間加速流逝,讓人迅速變老。
據說這封印之術,是伏羲唯一一次通過通天神樹來人間,傳授給咸鳥的。
扯遠了,還是說回巫族的神權和王權之爭吧。
后來,神權與王權的矛盾終于無法調節。
王代表的普通巫族人,不想再居住在貧瘠的大山里。
他們想走出大山,和人族一樣,找一塊土壤肥沃的土地生活。
最好是能統治人族。
不能的話,就盡力融入人族,和人類共同生活。
而神權派則堅持認為,他們是神的使者。
融入人類是一種很掉身價的行為。
他們平時都不怎么愿意和人類接觸,更不愿融入人族。
他們認為融入人族就是滅族。
在王權派看來,神的使者這個身份,就是自欺欺人。
他們覺得神早就拋棄他們了,在他們離開的靈山被流放的時候,就被拋棄了。
覺得神權派再這樣下去,早晚也是滅族。
于是雙方就打起來了。
山海社稷圖一直都是巫族的至寶,而且一直掌握在神權一派手里。
王權一派自然也想要,于是山海社稷圖也成了兩者爭奪的對象。
雖然神權一派最后保住了山海社稷圖,但社稷圖也被損壞了。
王權一派最終走出了大山,并完全放棄了巫族的身份。
而大巫代表的一派,則隱居到了更深的山里。
甚至還給居住之地布下了結界,一般人根本找不到他們。
當時帶著巫族走出大山的王,從伐商大戰中,看出了契機。
為了更好的,名正言順地融入人類。
他派了一支軍隊參與了當時的伐商戰爭。
楊戩聽到這些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早在那時候,自己的身邊就有巫族出現過了。
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就突然感覺,自己好像跟人間巫族特別有緣。
戰爭過后,巫族的王接受了周天子的冊封,被賜名為巴國。
據說,為了跟巫族徹底脫離關系,他們銷毀了從大山里辛苦帶出來的很多東西。
其中就有大量巫族平時祭祀要用的很多物什。
從此,他們和人類慢慢融合在了一起。
后來有沒有統治人類,誰也說不清。
巫蒼和巫四在尋找異獸的同時,也在尋找當時被他們帶走的東西。
大巫說其中有些東西對他們很重要。
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并沒有找到。
離開大山的那些巫族,有些并不都是普通人。
畢竟曾經是同族,他們自然也知道怎么防著曾經的族人。
人間戰亂不斷,朝代更迭頻繁。
當巫蒼和巫四來到人間的時候,巴國早都不存在了。
那些巴國人就算還有后裔,估計也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巫族了。
人類壽命有限,巫蒼和巫四在人族不停的變換身份,也沒尋到什么蹤跡。
有時候遇到一些骨骼清奇的人,都會忍不住懷疑是不是他們巫族的后人。
展昭和白玉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他們徒弟的。
關于楊戩的身份,巫族倒是一早就知道。
不然,巫蒼第一次見到楊戩的時候,估計也不會請他喝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