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石門以北最大的綠林勢力?
在場的幾人聽了這句話,都是吃了一驚,沒想到宋徽妱的要求會如此苛刻,如此大膽。
要說王魁身為西馬寨寨主,也不是沒有野心,他也想像高迎祥一樣,舉旗起義,成就一番作為。
只不過王二、高迎祥造反,是被逼的走投無路,不造反就得餓死,不得已才起事的。
而他現在吃飽穿暖,還沒到那一步,造反那可是風險很大的活動,弄不好就禍滅九族,他的考慮值不值得。
還有就是王二殺了官員,朝廷必定饒不了他們,反正橫豎都是一死,于是就鼓動那些吃不起飯的百姓跟他一起。
而王魁的大哥剛被官府砍了頭,他們這群人還是很畏懼官軍的,他們不敢和官軍交戰,畢竟他們現在的實力自保還勉強,如果真要造反,那還不是瞬間就被滅了。
至于吞并其他勢力,王魁也不是沒想過,只不過他怎么吞,靠他手底下的幾十號人么?
而且招惹別人,別人也不會老老實實的被你收攏,一定會打仗,而打仗就會死人,王魁最不愿看到的就是這種事的發生,尤其是自己的弟兄。
一旦失敗了,不但滅不了別人,自己反而容易被別人打散,到那個時候別說欺負別人,一旦損兵折將,自保都成問題。
…………
宋徽妱看出他的顧慮,心里冷笑一聲,心說如果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根本沒資格打她的主意。
是龍是蟲有時候需要的不是心思謀劃,有時候需要的是魄力,這一點和讀書多少沒關系。
要不怎么有一句話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因為他們想的太多,顧慮太多。
反而是那些草莽英雄,像混世魔王程咬金,明太祖朱元璋,還有現在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其實出身都并不高。
他們有的是草莽,有的是山賊,有的是和尚道士,有的就是平民百姓。
但是他們的成功,足以證明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魁猶豫了半天,遲遲不肯做決定,宋徽妱發現他有些動搖,心里也對他有些失望,可就在此時,趙氏開口了。
“魁兒,為娘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是為娘看的出來,這位姑娘不是一般人。
為娘雖然眼瞎,可是也聽說了不少事,為娘之所以一直沒說,是因為為娘知道,你和你大哥是不一樣的!”
“我和我大哥不一樣?”
王魁喃喃自語,沒有理解母親的意思,趙氏見此繼續說道。
“同樣是做賊,但是有善有惡,有的賊人不分時候,不分目標,是人就偷,是人就搶,那樣做是惡,是要遭報應的。
但是有的人心中有善,做壞事也有原則,遇到無辜的百姓,不會隨意出手。
只針對那些貪官,還有為富不仁的財主,搶回來的財物大部分接濟百姓,自己只留一小部分,這叫盜亦有道。
只有心懷仁義,才有機會成就大事,楚霸王有萬人之勇,可是他沒有劉邦會表現,所以他自刎烏江。”
趙氏的話,大致就是這個意思,有些話說的是方言俚語,宋徽妱聽明白的就這些。
盡管如此,宋徽妱再次對趙氏高看一眼,其實道理很淺顯,但是做到不容易。